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随着赵源演讲结束后,台下的一万七千名复汉军儿郎们齐齐高声唱着复汉军军歌,这也是赵源改编后世的知识青年从军歌,因为其情感澎湃,朗朗上口,早已经在复汉军内传唱开来,成为了人人都会的一首歌。
在壮怀激烈的各省中,各旅各团各营复汉军士卒扛着燧发枪,排成了三列纵队,跟随着军官的口令,迈着整齐地步伐,向佛山镇的方向浩浩荡荡前进。
赵源身形笔直地站在城门上,他一只手举起行军礼,目送一营营的复汉军士卒离去。
而在欢送的人群中,潘正炜老爷子身体虽然越来越不好,但是他却坚持不要女儿潘清涵的搀扶,一直长久地站立着,嘴里更是轻声唱着复汉军军歌。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一旁的潘师徵却笑道:“爹,我看您这样子,都恨不得自己上战场杀敌了!”
潘正炜冷哼了一声,道:“老夫要是再年轻二十岁,这里面就肯定有我了!倒是你小子,要是将来不能从军校毕业,看老夫怎么收拾你!”
作为赵家姻亲以及最鼎立的支持者,潘家在目前复汉军内的地位也相当高,潘家四个小舅子里,也只有年纪最小的潘师徵没有差事,其他三个人都已经承担了重任,而潘师徵却对复汉军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还主动请求赵源,批准他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进行学习。
当然,对于这么重要的事情,赵源并没有私自做主,便直接找到了老丈人潘正炜,而潘正炜却没有丝毫介意,反而大力支持潘师徵加入复汉军中,唯一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潘师徵跟别人一样从底层做起,绝不能打着潘家和赵源的名头在复汉军内胡作非为。
对于这一点,赵源自然满口答应下来,实际上但凡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的所有军官,只要没在战场上死掉,基本上都会进入升迁的快车道——原因也很简单,复汉军的扩张速度太快,而眼下合格的军官太少,升起来的速度自然就跟坐了火箭一样。
只要潘师徵在黄埔军校好好表现,将来至少能直接成为连长级别军官,然后稍微磨练一番,就能升到营级,而再往后立下了战功,也能迅速打破年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