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老陈,现在军中谁不知道,金一期,银二期,剩下像我们这些三期,可不就是破铜烂铁的待遇了?不像你,你老哥现在可在总参谋司,将来少不了你的好处。”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哎哎哎,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他是他,我是我,咱虽然军衔不高,那也是我亲自打出来的,跟他有啥关系?你老韩可别埋汰人!”
一群穿着灰色军装,脚踏高帮黑色军靴的年轻军人踩着踏板,一边走着一边聊着,他们不同于前线的官兵,军装始终都保持着笔挺,军靴也擦得乌黑油亮,让人一眼就能看穿他们的身份,这是一群刚刚从黄埔军校毕业没多久的军官。
众人的肩膀上大多都佩戴者肩章,上面通常都是一道拐,少数人则是二道拐,仅仅只有一个人的肩膀上则是三道拐。
所谓的一道拐,指的是少尉军衔,两道拐则是中尉军衔,而三道拐则是上尉军衔。
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后,有懂行的通常会仔细看一眼,眼神中顿时就带着几分好奇,像这么年轻的军官通常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黄埔军校出身。
像普通大头兵通常只能往军士的方向发展,比如一级军士、二级军士、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以及传说中的最高级别五级军士长,但是不通过军校这一道门槛,往往无法成为真正的军官,除非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才有机会被保送到军校学习,这样才能成为军官。
对于旁人而言,这些军官们无疑都是天之骄子,将来干得好未必没有步步高登的机会,可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却常常惋惜自己错过了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招生,军中所谓的‘金一期、银二期,破铜烂铁是三期’便是一个佐证。
原因很简单,当年黄埔军校刚刚成立之处,复汉军尚未真正发起起义,第一批招生规模十分有限,且人人都是赵家的心腹,等到后来正式举义之后,这些人但凡能顺利活下来,在今天无一不是团营级别以上,甚至有不少人已经成为了主力师副师长之类的高官,且这批人年轻也都不大,未来前途自然是一片金灿灿。
其次就是第二期,黄埔军校第二期跟第一期一样,都是建立在鸭脷洲上面,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鸭脷洲老二期’,后来加入军中的时候正是复汉军大举扩军之际,也都有了相当不错的前途,不少人甚至弯道超车,成为了比第一期老学员更加出色的军官。
唯独比较尴尬的就是后面的第三期和第四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