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老百姓眼中,现在做生意的,说好听点那是做生意,是小商贩,说难听点就是偷那啥倒那啥,压根打心眼里就看不上。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后期,人们对生意人的偏见才逐渐变小,这还是在大城市,而那些私营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小城市要到九十年代,也就是国企改革后阵痛期的时候,才逐步扭转思想。
因为那时候不扭转不行了,那些工人们都待业了,国企改革的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铁饭碗并不是打不烂。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随着改开的持续,商店里的各种商品越来越多,而以前能当钱用的各种票也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直到粮票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很多人这才意识到,原来只有钱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也是从九十年中叶起,全国上下,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地方,人们都开始朝钱看。
但现在才八零年,人们的思想还没有扭转过来,钱这个东西,虽然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因为解放后这三十年来的宣传影响,很多人甚至都羞于谈钱。
再加上现在的物资都是计划内供应,只有钱,没有票的话,也确实买不到什么。
只有等再过两年,各种物资逐渐充沛起来后,计划外供应才会变多,到那时,只有钱没有票的话,也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只有钱没有票,你想买的东西会比有票的贵一些。
所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票这个玩意还是硬通货。
到了后来,各种供应票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时候,很多守旧的人是非常迷茫的,他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社会的发展总是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例如奴隶制的坍塌,例如封建王朝的消失,例如新华夏的建立,再例如国企改革。
每一次新制度的建立总会有一批既得利益者,也会有很多守旧者失去曾经的辉煌。
跟着朱永扬混的这些小兄弟们,钱,他们不缺,他们比大部分工人挣的都要多,甚至有时候一个月挣的比很多人一年挣的都要多。
但是,他们没有社会地位,而这时的人们最在乎的就是这个。
所以,如果能有一份正式工作摆在他们面前,哪怕一个月只能挣三五十块钱,他们也愿意。
看到那几个人打起精神的样子,朱永扬笑着摇摇头。
他当然知道这几个家伙在想什么,不过他并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是小木子 作品《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第六百二十二章 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