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让一个人通过记忆来描述另一个人的长相,都别说是描述一个完全陌生的,仅仅只见过一面的普通人,就算是描述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比如说父母亲,要用口述将其样貌讲出来,还真就没几个人能做到。
所以,对于田方舟前后两次笔录不一致这种情况,金智海倒也能想的通。
不过就算能想通,也不妨碍他派人再去仔细的调查一下这个人,反正有枣没枣打三竿子再说。
很快,他的思绪又回到了街道办那个司机王宏扬的身上。
其实两份笔录上还有一个疑点刚才他没说,也不知道那两个人注意到没,那就是王宏扬前后两份笔录中有好几个问题的答案几乎一模一样。
记录笔录的干警,一般都是被询问人说什么,他们记什么,并不会去私自改变被询问人说的每一个字,哪怕这个人在回答问题时说的是一些俚语,也同样会一字不漏的记录上去。
几乎没有人在相隔几天回答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回答的一字不差,除非本来这个问题就有正确答案,而被询问的人死记硬背记住了这个标准答案。
那么王宏扬是不是就是那个提前记住标准答案的人呢?
又是谁教他背这些标准答案呢?
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信息传播速度是非常慢的,就算报纸和电台上的新闻,还不如说是旧闻来的更准确,一般能报出来的,最早也都是三五天前发生的事情了。
信息传播速度慢,想了解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除了学校有老师教,就只有去图书馆自己翻书看了。
可是,反侦查经验并不是自己看书就能看到的,至于老师教
就算是专业的公安院校也不可能教这个。
想想案发现场的了无痕迹,无论是足迹还是指纹都没有留下,要知道,凶手过去可不是悄没的盗窃,而是先杀人,然后又撬了老半天保险柜才将里边的钱带走。
这一通下来,他在案发现场逗留的时间可不短,最少也在一小时以上,姑且不说凶手是不是一进门就行凶,光是暴力打开那个保险柜也得不短的时间。
逗留了那么长时间,却没留下任何有用的痕迹,这要不是有丰富的反侦查经验,金智海都不信。
可凶手这个反侦查经验又是从哪里学的呢?
如果王宏扬就是那个凶手,那么他身边的关系网中,应该就有一个懂公安查案的人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是小木子 作品《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