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国家允许私人建厂了吗?”
“哎,这个我还真听老段他们几个在一起聊的时候提到过,说是国家现在不允许私人建厂,但是外国人可以在咱们这里建。
不还有个港岛过来的人在咱们这里建一个纺织厂么,好像什么都谈好了,就看在哪个地儿建合适了。”
城里的这几个区是肯定不能再建厂了,现在京市的领导已经在商量是否要将建在城里的那些工厂牵出去。
现在的问题不是牵到哪儿,而是怎么解决那些厂子的归属问题。
市属企业还无所谓,市里可以决定将其牵到哪里,就这样也不容易,因为还有职工问题,厂子搬走了,工人怎么办?
现在可不像后世那样交通便利,私家车、出租车、公交、地铁可供选择的出行工具有很多,现在就只有寥寥无几的公交车或者自行车,出行如果超过五公里就十分不方便了。
而且,企业搬迁还要花钱,花的还不止一点,市财政现在也不可能掏的出那么多钱。
更何况,还牵扯到很多区属企业,以及部属企业,麻烦事儿多着呢,领导们也头疼。
“那港岛人建的厂子,能愿意有人去那里上班?”对此,老常表示有些怀疑。
“没工作的人那么多,去那儿上班好歹也能挣到点钱,而且我听说,人家港岛人给开的工资好像还高。”
“我咋不信呢,那商人还能那么好心?”
“就是,不能够吧,解放前那些商人哪个不是把人往死里用,工资还给开的少,怎么可能还给多开工资呢?”
老常和老姚的对话引起了周围很多人的注意,很多人家里都有孩子刚插队回来,政策上说的是政府会想办法给解决工作问题,可具体什么时候安排就说不准了。
如果那个港商建的厂子将来开工资真的高,那也不是不能让孩子去。
但大家对此都持怀疑态度。
像老常这个年龄的,都是解放前就已经工作了的,给私人干过,当然清楚那些商人是什么尿性。
“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也不清楚,我只是听说而已。”老姚两手一摊说道。
“再说了,厂子现在还没建呢,将来如果要招工,肯定会将条件列出来,到时候看不就行了,哎”
说到这里,老姚似乎想到了什么:“大诚的亲生家庭不也要建厂子么,回头你们可以问问他啊。”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是小木子 作品《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第六百五十五章 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