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些人发现,打着“正义”的名号,可以名正言顺地抢夺他人的财产,甚至轻易决断他人生死时,内心的贪婪和恶念便被无限放大。
很快便会从反抗压迫,迅速堕落为追求不劳而获的暴利和发泄原始欲望的快感。
底层百姓大多目不识丁,在起事狂热的气氛中,他们极易被煽动,盲目跟从。
一句“他家请过佃户就是剥削”,一句“穿长衫的就是学蠹”,就能轻易点燃群体性的暴力。
最后一点,则是秩序的真空和引导的缺失。
在江瀚主力被朝廷牵扯时,川中腹地的人手便少了,无法有效维持秩序、引导起事运动的走向。
没有约束和引导,这种自发的行为,很容易演变成混乱,破坏。
这一事件同时也提醒了江瀚。
起事必须谨慎,提前做好准备,否则很容易伤人伤己。
像是一些老实本分的人家,普通的学子,这些都是江瀚需要团结的对象。
决不能因为一些暴行,就让他们对义军产生误解,甚至生出抵触情绪。
念及于此,江瀚特意喊来赵胜,特地拟了个章程出来
今后凡是他麾下的部队,如果要发动百姓起事,必须加以遵守。
核心原则只有一点,起事必须有主心骨,行动必须统一,决不能放任自流。
在计划发动起事的地区,需要提前派遣足够数量的掌令和基层军官,秘密建立农会或类似组织。
组织需要摸清当地情况,甄别良善之家、物色和培养可靠的本地骨干。
每次起事发动前,必须由负责的将领和掌令指挥。
对于那些名声较好、乐善好施的中小地主以及品行端正的寒门学子,都需要将其列入保护范围。
除了提前通知其闭门自守,必要时还要派人保护其家宅安全。
对于没收的财产,大部分用于赈济当地贫苦百姓或充作军资,严禁哄抢,严禁私分,更严禁百姓私自强取豪夺。
起事行动必须有成建制的义军部队作为核心武力和秩序维护者,全程参与、主导关键战斗和清算行动。
这是为了避免百姓们赤手空拳面对可能存在的武装镇压,同时也是防止百姓武装自行其是。
而起事成功后,附近的主力部队必须立刻赶到,接管战后秩序重建工作。
派出多支精干巡逻队,配备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爱啃鸡翅 作品《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第268章 对于农民起义的思考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