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中七项第一,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力压群雄。”
“年前曾获得过三等功,还受到军区嘉奖,这次又在执行巡逻任务中,勇立二等功。”
“这些荣誉,是陈默应得的,当然了,没有部队的监督和关怀,没有家乡父老乡亲的鼓励和支持,陈默同志也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为表示祝贺,咱们父县不仅要给陈默同志送功,送喜报,咱们政府,县武装部,军分区,电视台,父县日报,民政部门,还有咱们县一高共同出资。”
“奖励陈默同志立功奖金6000元。”
“来,乡亲们,咱们大家再次鼓掌,一同为陈默同志取得的荣誉,表示热烈祝贺。”
曹德明话音落下,他自己率先鼓掌。
人群跟着一块拍手,如果说这一路上又是放炮,又是拉红条幅,送牌匾足够让村民震撼。
那这立功奖金,可是实打实的羡慕啊。
99年的六千元,几乎是大多数家庭的全部存款了,甚至还存不了这么多。
接下来的流程就简单了。
武装部的人过来给陈学军,刘凤兰身上挂上绶带,胸前都别上大红花,拍照。
随行的工作人员,在取得家里人同意后,将功臣之家的牌匾,挂到堂屋最显眼的地方。
慰问品更像是不要钱似的,一堆一堆的往屋里提。
很多村民看着平日里,老实巴交的陈学军夫妇,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还能跟着领导一起拍照。
说不定过两天都能上电视。
打心眼里高兴的人有不少,但羡慕的人更多。
陈学军怀里捧着立功奖金的牌子,手上拿着厚厚的信封,这位坚强了一辈子的老父亲,此刻,早已激动的说不出话了。
儿子在部队三番两次的立功,武装部的人,甚至县里的领导都过来慰问。
这种事,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如今,就在跟前。
着实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在村子里,狠狠的扬眉吐气。
周围村民的羡慕,陈家人脸上的笑意和自豪,加上忙忙碌碌的送功人员。
营造出一副热闹的画面。
就是可惜。
远在晋省的陈默,无法亲自体会了。
他这时候,还正腰里栓着绳子,跟着八班的战友。
在训练场上,继续泼洒着青春热血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砺军 作品《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第一百零三章 锣鼓喧天进村,二等功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