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一个前程。”
“无论是士官学院还是培训基地,最终培训出来的同志,不用全部聚到一起。”
“安排一部分士官,调到一个成建制的装甲营当中,只需要磨合一周的时间。”
“就能接手一个营的战斗协同任务。”
“拉到演习场上,和同规模的战斗营打一场,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培训基地本质上跟陆院区别并不大,不是说来自哪里,毕业就必须回到原单位,才能发挥所长。”
“培训的宗旨是从习惯到认知,全面接受信息化作战的洗礼。”
“你的意思是,只要兵源经过培训,那么这次实验,可以放在任何单位进行?”
这回不是王参谋长开口,而是一直旁听的陶瑞昌接过了话头。
“是,首长。”
“我保证,经过培训的士官同志,只要能扭转思维,认识到新体系的作战方式。”
“都不用找特定的单位去实验,从基地抽选一部分人去任何一个单位协助,就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陈默言之凿凿,说得相当有底气。
也不怪他有底气啊,信息化的基础就是合成,从陆院布置的专业方面,不难看出,学院早就有这方面的研究。
以眼下装甲主力营的战斗力,陈默有十足的信心,哪怕带一个缝合型的合成营级单位,就能轻松吞掉一个装甲主力营。
道理其实很简单。
一个只配置坦克的装甲营,论机动能力,火力,远程,近程,能干过一个配置坦克,火炮,步兵等等多兵种协同的单位嘛?
显然是不可能啊。
尤其是加上预警雷达,配合工兵,隔着几十公里,随便挖些战壕,就能让装甲主力营两眼一抹黑的挨收拾。
最终被稀里糊涂的消灭。
海湾战争就是例子,这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以前的蓝军营之所以失败,一来是陆院对信息化跟合成化的研究就是半吊子。
只挂着信息化的皮,一味的学习西方武器配置,穿着之类的,压根没有协同能力,上了战场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认知不统一,思维不统一,能打出像样子的信息化战,那才是见鬼了。
培训的目的,就是先统一思维,统一战术方向,让各个专业的人先熟悉起来。
才不至于打出乌龙形式的数据。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砺军 作品《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第一百六十章 三月之期,这可是大手笔啊(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