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训失败,作战效率低下。
那是因为其中一个坦克营,在机动期间,错误计算油料补充方式,导致跟后勤单位之间的配合失效。
80公里隐蔽机动直接拉垮,更别提后面20公里协同交战,整个装甲营一路走一路丢,新式坦克趴窝一大半。
这次集训总共才调动两个坦克营,有一半的装甲单位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战情互换滞后,无法跟另外一个主力营达到高效协同。
交战期间,步兵营右翼失去装甲单位的保护,被敌人趁机穿插突击,将整个夜训团数千人的机动链硬生生截断。
协同火力失效,最终惨败。
不光是主力营这边行动拉胯,尹晓光还特意点出,榴炮连在整体100公里的机动突击过程中,接收10次炮火协同战术命令,两次空中敌情规避。
在第2次敌情规避期间,由于地面伪装失效,部队过于集中,导致全连战损。
而资料中显示,在榴炮连全体战损之前,有效炮火率,还不足50%。
从这些数据中,尹晓光判断,榴弹炮连在机动,布置阵地,炮火准备,撤销阵地过程中,意识过于麻痹大意。
不仅部队过于集中,被敌人空中火力覆盖,还存在反中低空高射机枪,根本就没有按照标准去布置。
否则的话,一个榴炮连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被灭掉。
陈默看着尹晓光的分析,他微微点头,心里也有些感慨,真不愧是一班的老兵啊。
凭借一些描述或者数据,就能还原当时夜训的场景,还能准确的提出作战单位存在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这已经很牛了。
因为基地配发到老兵手中的资料,只有数据,可没有后续复盘时的检讨。
写这种心得,听起来容易,实际上非常难。
除非是对战场特别熟悉,对各单位之间的协同关系格外了解,才能凭借数据分析出失败的原因。
若是换成一般人。
别说是看数据了,就是站在战场的边缘上看着,从头看到尾,怕是都搞不清楚为什么数千人的加强团。
会在几个小时内,战损过半。
打仗这种东西,有时候因为一条指令的失误,就会让整场战局出现倾斜,快速走向败亡。
能分析出核心,属实不易了。
陈默起身拍了拍尹晓光的肩膀,他的本意是鼓励,接过人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砺军 作品《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第一百八十八章 量选指挥军士,选定试点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