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教室里,坐的都是提干过去的学员,虽惊讶,却压根听不懂他说得到底是什么。
可现在,幻灯片将那些武器全部摆到眼前,西北军演的压力,都压在每个人的肩头时。
现场的人,再听这段话时的感受,已经截然不同。
罗耀武和张津南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结论,而时隔数月,再次听到,却依旧有些恍惚。
可能很多人,包括陆院的一部分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学院会看重这么一个学员。
那是因为以前信息化实验,所有的东西都在追求外军标准,从军装,到饭菜,再到装备,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追求和外军一致。
是陈默率先站出来讲,信息化只有坚定不移,走最适合自己的军工道路,搭建不靠人,不等人的国防体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一味的模仿外军。
如果有一天,国家复兴崛起,所有装备达到世界主流,仿无可仿的时候。
那么这种建立在别人体系上的装备,就将永远不会在进步。
话很大,理也很糙。
但却实实在在,引起陆院针对信息化实验的一次大地震。
这也是第六次实验,能这么快到来的主要原因。
因为使用外军的武器,吃外军的汉堡牛奶,穿外军的衣服,这些都容易达到。
但后勤,维护,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培养的,就算能培养出来,难不成以后整个国家的军工体系都靠模仿嘛?
看着陈默说得振振有词。
罗耀武沉默半晌才说道:“下午我跟魏旅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也说起了你入伍写信的事。”
“后来才搞清楚,你指挥一连时,所说的乏力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样吧,明天各单位过来报道后,军区会给我们批一块足够合训的地方,整体搬迁过去。”
“合训备战半个月后的军演。”
“这次作战的指挥由我担任,陈默,你跟在我身边做个随行参谋。”
“参与制定接下来所有合训事宜。”
“是,首长!”
陈默抬手敬礼,腰杆子挺得倍直。
随行参谋听起来似乎没啥权利,就是个跑腿,干杂活的职务。
可这种事,不能光看表面啊。
此次信息化营组建,相当于一营另加五个连队的兵力,总人数加起来,不亚于一个步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砺军 作品《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第一百九十七章 擂鼓聚将,随行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