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点纪律,这是人家学校的地方,过来不要咋咋呼呼,都老实点。”
“一连长带队,两路纵队进去,出发!”
刘鸿运大手一挥。
列队的战士统一转身,陆陆续续开始进入基地。
陈默说是负责接待,但分配宿舍,忙前忙后的活还是人家裴帅军在干。
他所谓的接待,只接待编制,说白了,就是对照之前传真过来的人员名单,对照实际过来的人数,再统一比对,登记。
工作不累,但也停不下来。
毕竟,这事总不能指望张津南,罗耀武人家两个正师级的首长去干啊。
学院牵头搞实验,体系问题就决定了中级军官断层会非常厉害。
教员基本都是大校,学员基本都是中尉,有个别是上尉。
鉴于这种情况,陈默可不得揽过大多数的活。
基地内住房问题紧张,就干脆让新来的战士,两个班凑合一屋,像是坦克连那种,甚至半个连的人都挤到一间屋里去打地铺。
不过很多战士压根不在乎。
基地背靠陆院,资金比较雄厚,所有房间都装配空调,这玩意可不是基层部队能用得起的啊。
在这边又不用训练,吃完了饭老老实实呆宿舍等待指令,还不用搞内务,很多战士巴不得多过几天这种舒坦的日子。
下午五点。
孝城高炮旅派出的高炮连,以及高射雷达连到位。
两个连队人数更是直逼三百人,由于这个年代,陆军基本没有单独的雷达车,都是战车配装雷达系统。
比如90式高炮装备af902火控雷达,两个高炮连的到来,彻底将联合营防空这一块的空白,给补齐。
晚上七点。
机步旅的榴弹炮连抵达,这个连队人数更夸张,150人的编制,硬是来了217人,自带后勤体系。
晚上八点。
188师的远程火箭炮连抵达。
这个连队几乎也有二百人,不用问原先的编制,问就是学院跟军区各单位协商的后果。
陆院明确说过,以后会为各单位培养两批专业级士官,作为此次调兵的回报。
那家伙,只是临时调人,还能帮人家练兵,事后还帮人家培养人才。
这种好事,平时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人家能不积极嘛。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砺军 作品《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第一百九十九章 万事俱备,东风将起(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