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就这么肩并肩的坐着,感受着初秋的寒意。
陈默扬着脑袋,努力的回想。
在他印象中。
前世的信息化部队,也是世纪末有大动作,不过,zyjw真正下定决心,推进特色军事变革的决策是在02年。
也就是他前世,参加那次战争辩论的前后时间段内,信息化才进入实质性阶段。
并且,前世信息化实验,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编制上来讲,跟西北军演场上的蓝军营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体系。
蓝军营是被陈默按照合成营的规模,以分队方式编成各个作战分组。
前世那种信息化部队,只是拿机械化营,逐步接触,扩展到情报战,电子对抗,网络攻防等等。
走得是联合作战体系,信息链路畅通和资源融合,自身没有太强的突击能力。
这条路,光是从理论到演化实战,足足走了十几年。
自己这次获得一级战斗英雄,别人不清楚,上面为什么会下这么大力气。
其实陈默心里有底。
因为所谓的信息化理论,早在91年海湾战争之前,也就是86年,军部就已经在863计划中,将信息技术领域,作为七大领域之一,进行大力发展。
说海湾战争打醒了野战军,实际上,这种论调不完全对。
确实打醒了,但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那种醒法。
要知道。
陆院在1992年启动研究信息化,1993年投入第一次实验,那是因为92年提出金桥计划,93年启动三金工程。
从启动研究,到首次投入实验,都是有规划,有计划的。
如果提前没有准备,从海湾战争爆发到陆院启动研究,仅仅一年的时间,拿什么去启动研究?
体系追赶,没这么容易。
海湾战争是让上面意识到,信息化竟然还能这么玩,完全颠覆了最初的思路,幡然醒悟。
而蓝军营的出现,等于再次颠覆了上面对信息化的认知,看到了合成化数字化的影子。
上面研制无人机,研制雷达车,研制电子对抗部队,都是在朝着信息化努力。
但最初的思路,是让信息化作为辅战单位,为机械化服务。
蓝军营等于把两者结合到一起,不光能辅战,还能打遭遇战。
一级战斗英雄的勋章,就是这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砺军 作品《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第二百四十四章 营建思路,这小子不实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