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位淘汰制的消息,通过会议传达之后,快速在营里扩散。
一些老干部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新干部则是有仿徨,有激动。
一般来讲,这种制度都是军区层面才会用。
甚至九十年代末,连军区也没有形成这种末位淘汰制,因为大批量的国防生,以及军校生还没步入各个单位。
很多单位干部,都是以前志愿兵成批成批的提干,以及部队内部优秀战士提干。
一些排长,连长,营长,动辄干十年八年,一直到转业,位置非常固定,人员流动性并不大。
陈默这么搞,不说是开创先河也差不多了。
当然,示范营也有这个底气,毕竟干部的数量太多了,中尉的数量在全营都能组成一个加强连。
很适合建立这种良性的竞争机制,以及军官流动模式。
下面的干部对于新制度,通常不会提出疑问,执行就可以。
但教导员方培军思虑再三,还是觉得这种制度太过草率,至少太过严格。
他看到陈默,背着手在坦克连那边观看98式主战坦实验。
老方一路小跑着来到跟前,从口袋抽出烟给陈默递了一根,仰头示意刘鸿运的方向道:“刘营长挺敬业啊,今天一整天都在琢磨新式坦克。”
“干一行爱一行呗,坦克营营长哪有不爱坦克的。”
陈默笑了笑接过香烟点燃。
干部的能力分为很多种,有些是个人能力强,就比如程东,王艳军这些人,你给他们一些新兵,他们凭借自己能力都能带出一支侦察连。
但还有一种,就是陈默这样的,专业性不强,带兵不是他的强项,技术方面更别提了,他只有理论。
不过没关系,只要会识人用人就行,作为以前的机要秘书,他很清楚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干,才能事半功倍。
自己负责掌舵就行。
方培军站在跟前看了一会,语气略带犹豫道:“秀才,你刚才开会讲的末位淘汰制,真的要实施?”
“现在全营都在朝着功臣榜努力,积极性不差劲,如果真有人在考核中垫底,连队主官要换嘛?”
“频繁更迭,会不会影响战斗力?”
“这个不用担心。”陈默伸手弹飞烟头,叉着腰道:“以前不搞,那是咱们人少,连队规模不成型。”
“现在情况不同了,军区后续估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砺军 作品《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第二百七十九章 王松合再临学院,这危机意识还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