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本子。
翻开第一页,字迹稚嫩——
“今予五岁生辰,九兄送予郊田,美其名曰,令予知食自来不易。吾甚累,记仇一次,来日报”
“今九兄绐我,师业已毕,然九兄无令我玩,记仇一次,来日报”
“九兄及八兄今日出完,乃欺予谋及大臣,独不闻其身上炙乎?吾不痴,记仇一次,来日且报”
“今九兄哄我,己怠于判,令我年九岁小儿,甚恶,缘何吾非九兄之兄也?记仇一次,来日再报”
“今甚累,阅一天,晚膳过,九兄拘吾章奏,吾手甚酸,记仇一次,来日报”
“今闻父皇说,欲退处,吾甚惆怅,若九兄即位矣,吾岂无复惨哉!再记兄一次”
“闻隔壁人家出海,吾亦欲往,若出海,九兄使予不及,此法甚好,再记兄一次”
“语父皇矣,未得反命,吾心甚悦,今日且不记”
“即出海去,九兄不知,愿父皇能瞒九兄,今日暂不记”
“已出海,舟甚大,海甚广,海外天下真非常,夫为食物太差,吾不开心也,记兄一次”
厚厚的几个大本子,从第一本开始翻,上面的字迹从稚嫩到成熟,凡是看到的人,都能清晰一览记录者笔下风骨是如何形成的。
当然,风骨归风骨,到底是一代帝王的记录本,字迹总不可能差,所有人关注的也不是字,大多都是对本子中内容的瞠目结舌。
我真的头要笑掉了
在下文学系的,以前总认为明帝励精图治,乃帝王中的典范,是吾辈楷模,现在看来还是在下肤浅了
明帝他真的超爱大帝的!!!哈哈哈,大帝出去偷吃不带他,他都要记兄一次仇,怎么这么可爱啊
明帝真就不管开心不开心,总之都把仇记在大帝头上,笑死了
果然大帝才是禽兽的代名词吧?他连五岁小儿都不放过啊!可怜我明帝
原来明帝少年时就出海是为了躲大帝啊
明帝:我有一九兄,非人哉
这记仇本真的颠覆我对大帝和明帝的认知了
后人眼中的大帝:宽仁济下,完美无缺;实际上的大帝:压榨弟弟,变着法儿的偷懒
之前的明帝:励精图治,温文尔雅;之后的大帝:记仇一次,来日报
就我好奇,明帝究竟有没有报到仇嘛??
有没有报到仇,这是个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