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老,您一定要注意身体,有您在,我们就有靠山,我们就不怕那些贪官污吏!”
“海老,多谢您除掉了张王两族的毒瘤,我我家的生意终于要有起色了!”
“海老,您还记得我吗?您嘉靖年入职户部进京时,还吃过我家的咸菜!”
百姓们心情激动地喊叫着。
若不是道路两侧有兵卒拦着,恐怕一些百姓就要冲出来给海瑞一个大大的拥抱了。
这就是民意!
这就是百姓的心声!
百姓并不好糊弄,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他们心中如明镜一般。
海瑞眼眶泛红。
他一直觉得自己已不适合当下的官场,满朝文武也皆不愿他归朝为官。
但百姓热情的呐喊,让海瑞觉得,自己还能为天下苍生做些事情。
海瑞朝着呼喊的百姓躬身拱手,表示感谢,然后大步走进国子监。
申时行、王家屏、沈念等官员紧跟其后,皆甚是羡慕海瑞在民间的威望。
一个官员都被百姓如此爱戴,这辈子都值得了。
百姓们认为海瑞是他们最坚实的靠山,其实,百姓也是海瑞最坚实的靠山。
依照海瑞当下在民间的声名威望。
谁敢对海瑞不利,自家的祖坟可能都会被气愤的百姓刨出来。
片刻后,国子监前庭。
四百八十名新科进士站在中间,包括已经授官的一甲三人,还有二十八名庶吉士。
一众国子监监生则站在进士们的后面。
四大阁老坐于前方两侧,海瑞站在中间的一座木台上。
申时行、王锡爵、沈念、王家屏、沈一贯等人则站在四大阁老的后面。
王锡爵知海瑞年迈,本为他准备了椅子,但海瑞不愿坐,他便只能依了海瑞。
海瑞环顾四周,眼眶泛红。
他缓了缓,道:“海某从未想过,有一天能为朝廷的新科进士们授课,也未曾想过,年过花甲后还能被朝廷启用,还能去巡视天下的御史官”
“海某资质愚钝,考中举人已耗费大半生的力气,为官至今,海某也算不得一个优秀的官员,海某只是知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海某知身上的官服不是升官发财之工具,而是所辖百姓托命之工具;海某知忘民者,必为天理所弃。海某知唯有衣不求华,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