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张居正若附和,他们就当作什么事情都未曾发生过。
翌日,清晨。
张居正向禁中呈递了一份奏疏,名为:法祖重刑疏。
“仰惟圣母慈悲不杀之仁,皇上将顺好生之美,臣等敢不仰承,以广德意?但查我祖宗旧制,凡官吏军民人等犯该死罪,有决不待时者,有监至秋后者,鞫问既明,悉依律处决,未有淹禁累年,不行处断者。”
“春生秋杀,天道所以运行;雨露雪霜,万物因之发育。若一岁之间,有春生而无秋杀,有雨露而无雪霜,则岁功不成而化理或滞矣。”
这道奏疏的核心大义是:依照祖宗旧制,春生秋杀,天道之理,不可废弃。
与此同时。
张居正命当值的日讲官赵志皋临时修改日讲主题,讲起了尚书康诰。
这篇文章主讲“明德慎罚”的法治思想,强调不可用人治代替法令,无论皇帝是否喜欢,触犯法令就应该惩罚。
文华殿内。
小万历看到张居正的奏疏,不由得看向一旁担任起居注官的沈念。
“沈侍讲,今日元辅先是令日讲官以尚书康诰提醒朕,国应法治,而后又以此奏疏提醒朕应尊崇祖制,其意显然是要母后撤回口谕,然母后向来崇佛,不喜杀生,恰逢朕大喜之日,朕觉得母后的口谕并无问题,不过元辅所请也无问题,朕该如何办?”
沈念想了想,拱手道:“陛下,臣亦以为,春生秋杀,乃是天道,不应因任何事所废止。”
沈念向来都是法治的支持者。
且他对李太后以佛门思想干预政事的行为,早有不满。
小万历想了想,看向冯保,道:“摆驾坤宁宫!”
冯保看了一眼沈念,心中泛酸。
曾经,他是那个一句话便能令小万历对犹豫不决之事拿定主意的人。
而今,那个人是沈念。
沈念并未注意到冯保看了他一眼。
其脸上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当下能使得李太后妥协的人,只有小万历。
不多时。
身在内阁的张居正听到小万历前往了坤宁宫,不由得大喜。
此举足以说明小万历是认同他的。
约小半个时辰后,小万历一脸郁闷地回到了文华殿。
“宣元辅召对!”
一旁的沈念看其脸色,便知定然是小万历劝李太后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