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的的惩处决定。
此举。
就如同一块大石落在一汪湖水的正中央,瞬间掀起轩然大波。
“贪墨万两白银,涉嫌干预我大明律法,就以罚俸一年处理,这个惩罚实在太轻了,我不能接受!”
“胡闹!完全是胡闹!若是我等犯下此罪,脑袋可能早就搬家了,凭什么武清伯拥有此等特权,我要上奏反对!”
“我同意三法司判处结果,剥夺爵位,贬为庶民,驱逐出京!”
当然,也有替武清伯说话的官员。
“武清伯只是好心办错了事,一万两白银在他眼中根本不算钱,再说是他管家收的钱,他未曾退回罢了,此惩罚已经足够了!”
“剥夺武清伯的爵位,驱逐出京?你们是令陛下行不孝之举吗?”
“陛下监察,镇抚司审讯,此案已被查得明明白白,皇亲国戚的罪名本就是陛下决定,那些要求严惩的人是在质疑陛下吗?”
此外。
还有弹劾张居正、马自强、申时行、沈念等一众日讲官的。
他们认为小万历为亲徇私,一意孤行,乃是教育出了问题。
“教不严,日讲官之过也!这些日讲官教陛下数年,却仍未能让陛下区分公私,受重惩的应该是他们,有些人,根本不配担任日讲官!”
不到半日。
小万历的御案上便堆满了奏疏。
张居正对这些奏疏的统一票拟是:“涉及外戚之案,烦请陛下做主!”
一些科道言官见奏疏被留中,当即又写了第二封、第三封,呈向禁中。
写得越多,他们的考绩就会呈现得越好,故而他们是倾尽全力,不停地写。
当下。
能让皇帝改变主意,只有靠文武百官的群策群力。
然目前的官员们却并没有那么团结。
当日黄昏,便有官员因意见不合在午门附近争吵起来。
两人吵的局面往往能很快变成群吵。
场面异常激烈。
若不是锦衣卫拦着,可能就要打起来,就要见血了。
翌日清晨。
一众反对轻惩武清伯的科道言官见小万历将他们的奏疏留中,在陈瓒、陆光祖、刘应节的带领下,集体跪在皇极门前,请求小万历重惩武清伯。
此种行为。
乃是官员们上谏不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