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反对,便有贪恋权位之嫌,为避嫌,此道奏疏便不票拟了,不过,我们还是要呈递奏疏,恳请陛下自己做主,我们尊重陛下的任何决定!”吕调阳说道。
马自强与殷正茂想了想后,都点了点头。
二人皆不愿小万历此时亲政,但为人臣者,不能决定小万历的选择。
他们若反对,便意味着对小万历不满,对其学识与执政能力不满。
此乃大罪过。
当即,三人便呈递了一份联名奏疏上去,将小万历夸赞一番,然后请其定夺。
文华殿内。
李太后、小万历、冯保三人聚在偏殿暖房。
李太后听到有官员上奏主张小万历亲政后,当即便兴奋地来到小万历面前。
她非常期待小万历亲政。
待小万历大权在握,随便编一个理由便能让武清伯出狱,安享晚年,而她也算圆满地完成了“垂帘听政”之责。
冯保自然更是兴奋。
在他眼里,小万历亲政之前,司礼监只能算是小万历的一只手,而亲政之后,司礼监就变成了小万历的两只手。
而本为操控小万历想法的内阁,将变成小万历手中的笔。
即使张居正归来,也难以改变这一切。
小万历也倾向于即刻亲政。
一旦亲政,他厌恶的日讲便可少一些,功课便可少一些,能做的事情便会多一些,心中一些关于朝政的设想将有机会实施。
他的人生都将会更加自由一些。
他将站在大明两京十三省的最顶端,俯视所有人,指使所有人。
小万历清楚依照自己当下的能力,其实不足以提举整个大明。
但而今这个机会摆放在他面前,他还是想要试一试。
一个时辰后。
文华殿的奏疏越堆越多,全都是附议小万历即刻亲政的。
这让小万历甚是兴奋。
他喜欢这种得到群臣认可的感觉。
近黄昏。
翰林院,侍讲厅。
沈念得知几乎所有在京实职官员都呈递了附议奏疏后,不由得整理衣冠,准备去觐见小万历。
就在这时。
掌翰林院事的申时行来到沈念面前。
“子珩,你怎么回事?院内所有翰林官都呈递了附议奏疏,你怎么迟迟没有动静,陛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