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总督、河道都御史傅希挚、漕运总督吴桂芳,以及曾有过两次治河经验的江西巡抚潘季驯。
三人的治河理念分歧非常大。
傅希挚主张以堵为主,不挖掘新河,优先保障漕运畅通,其次才是解决黄河水患。
此方案的优势是耗钱少,较为灵活,能有效保障漕运正常,但属于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吴桂芳主张恢复黄河故道,在入海口进行疏浚,强调疏导与蓄水的结合。
此方案耗钱高于傅希挚,工程主要集中于黄河的中下游,可暂时解决一些问题。
而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以清刷黄”之策,强调建堤坝、控制水速,统一干流,使得河漕稳定。
此方案工程规模大、材料成本高、执行难度也大,短期劳民伤财,长期的效果也难以保障。
毕竟,黄河泛滥千年,谁也摸不准黄河的脾气!
最后,经过廷议。
张居正选择了吴桂芳的方案,令其担任河漕总督。
而今,吴桂芳突然去世,朝廷在新的河漕总督人选上顿时犯了难。
吴桂芳下面的一众河道官、漕运官都难以服众,而其他岗位懂得治河的,又与吴桂芳的治河理念不同。
并且,因去年那场官员治河之策的讨论,分歧过大。
一些治河官员被伤了心,朝廷若强派他们,他们可能宁愿请辞也不愿去治河。
治河,向来都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其中,被伤最深的便是当下的江西巡抚潘季驯。
因他提出的“束水攻沙,以清刷黄”之策,需要在黄河两岸修筑数百里长,以土方与砖石为主材料的遥堤与缕堤,一度被官员们攻击为:屡次花大钱而屡不成事。
潘季驯遭到抨击,是因他上次总理河道之时,造成漕运之船倾覆,直接被罢职,外加没人认为能彻底解决黄河之患,故而都不认可他。
这个活儿,谁干谁为难,谁干谁挨骂,谁干谁有可能早逝。
小万历与内阁催促吏部迅速筛选出合适人选。
吏部尚书王国光三日举荐五人,全被小万历与内阁驳回。
这日午后,内阁值房。
王国光苦着脸,坐在三大阁臣的对面,一脸委屈。
“三位阁老,我实在是举荐不出合适的河漕总督人选了,无论谁去,都是忙而无功,甚至是忙而有错。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