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沈念大步走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刚才,张居正的一番大道理令小万历无话可说。
后者虽说妥协,但毕竟在百官面前丢了脸面。
在许多官员眼里,张居正刚才那番话只是在画大饼,并未给出促使小万历提高理政能力的良策,京营军纪废弛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常朝结束后,矛盾依旧在。
有官员会弹劾张居正欺君年幼,有官员会再次力挺施行禁掖内操军筹备策。
如果沈念能拿出一道令小万历与满朝文武都能接受的强军之策,那君臣便都有了台阶,常朝后才不会引发更大的矛盾。
沈念挺起胸膛,拿出怀中的奏疏,高声念诵起来。
“臣窃观京营之制,承平日久而致弊窦丛生,一旦北境有险,禁军何以应对,陛下欲亲筹亲卫,实乃先见也。”
“然当下京营员额虚悬,训练废弛,将佐多庸,仅靠内操之军,实为斗升之水难活枯河之鱼。”
“臣以为,内操不如外操,练兵不如练将,陛下可取南北骁勇之士未三十者,通晓文墨者尤佳,重恩养,兼修文武,命九边宿将教骑射,聘兵部郎官授韬略,每岁春秋演武于西山。”
“人不必多,千人而已,一则为天下军卒垂范,二则补天下将帅之缺。一年京师内练,两年边镇历练,五载可成精英,十载可成良将,二十载可成名帅,十年之后,京畿与四方将帅,皆为陛下亲军所出,天下必定也。”
“此便是臣的天下练将策!”沈念举起双手,将这番奏疏呈递到头顶。
冯保小跑着接过这份奏疏,交到了小万历的面前。
简单而言,沈念的意思是:选一千名文武兼修,可培养成将帅的良才,归入天子亲军,习练各种军事操略,并带动当下京营兵卒进步,由小万历根据他们的能力进行职务分配,如此,十余年后,天下将帅,将几乎全出于天子亲军,小万历对他们了如指掌,这样,小万历对军政的控制将空前强大。
这一刻,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的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
沈念这道天子练将策,看得甚是长远,待将这些人培养起来,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到那时,张居正与殷正茂大概率已经退了。
此策的重点在于“练将不练兵”,其立意,是让皇帝更加集权,此乃小万历最想要的。
且规避了宦官势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