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却是打着补丁
但要说脏到能演济公的地步,绝对没有。
接着,这孩子的姥姥出现,衣服干净,厚实,穿着很暖,跟单薄肮脏的小男孩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如果说这是个坏姥姥,倒也能说得过去,但偏偏,这个姥姥好得很,连别人请吃的糖葫芦,都要让小男孩把钱给回去。
理由是白吃别人家的东西没出息
而且,穷成这样的小男孩,为了跟小安然,竟然还有钱坐公交车?
七十年代的公交车,说真的,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坐得起
这奇怪拧巴,一点不符合常理和现实逻辑的画面,看得所有人浑身不爽。
妈的!
祁讳撇了撇嘴,拍这电影的导演邹佡估计不是没脑子,而是单纯的傲慢
身为二代华裔,身为abc的傲慢
直接就把刻板印象搬了上来,连相应的修改工作都没做。
“无聊”祁讳嘴角一撇,彻底没了兴趣,当即翻出手机开始玩。
陆洋几人也一样,直接玩手机,看都懒得看。
不只是祁讳几人,会场内的不少人也开始了玩手机
这玩意儿看着烦人,毫无意思,他们甚至连点评的心思都没有了。
他们中有些人生活在大院,这确实没错
但大院孩子和胡同娃,并不是隔绝起来的两方天地,相反,他们互有来往。
小时候拉帮结派,经常打架,经常摸到对方院子里看电影。
冯远征还是谁,当年小的时候就有一个任务,堵住院子,不给想偷看电影的爬进来。
谁要是爬,就用竹竿捅下来。
小时候的大院子弟,经常跟胡同孩子打成一片。
字面意思的打成一片,同样也是物理意义上的打成一片。
虽然长大后人生际遇各不相同,但在座的这些中年人很清楚当年的情况,没有胡同孩子会脏到能演济公的层次。
那太离谱了!
有人嫌弃,也有人硬着头皮看下去
一天,小男孩姥姥去世了,他叔出现,带着他去了外地,而且走的特别急,甚至都没告诉小安然
小安然就在公交车站一直等,每天等,等到长大,等到大学毕业。
因为这里是她和小男孩第一次说话,第一次正式认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