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次去欧洲,要不要顺便看看咱们在蒂森克虏伯的合作厂?我听李工说,那边的改造进展挺顺利。”
“嗯,行程里有安排。你在厂里盯紧点,尤其是‘钢铁大脑’的升级,下个月德国专家要来考察,不能出岔子。”
挂了电话,周子轩看着窗外厂区里高耸的烟囱——那烟囱如今已经不再冒烟,取而代之的是几座银白色的氢气储罐,在阳光下闪着科技感的光泽。他忽然觉得,爷爷口中“好时候”,真的是实实在在地落在了他们这代人身上。
周子轩回到车间时,正赶上“钢铁大脑”2.0版本的上线测试。中控室里,巨大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厂的数据:原料库的矿石存量、各产线的能耗曲线、每一卷钢材的质量检测报告像一张精密运转的数字神经网络。
张师傅凑过来看热闹,咂舌道:“子轩,这玩意儿真能管全厂?我年轻那会儿,调度全靠大喇叭喊,哪有这么‘花哨’。”
“张师傅,这可不是花哨,”周子轩指着屏幕上一个红色的预警标识,“您看,三号加热炉的温度波动超过阈值了,系统已经自动调整了燃气供应,同时通知了检修班。要是以前,得等工人发现异常,再手动调整,少说耽误十分钟。”
说话间,检修班的小李已经拿着工具包跑了过来。他是厂里新招的大学生,对智能系统特别熟:“子轩哥,系统说可能是热电偶有点漂移,我去看看。”
看着小李轻快的背影,周子轩想起自己刚进厂时的笨拙,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就是轧钢厂未来的希望。
为了让“钢铁大脑”更好地服务生产,周子轩组织了一场“头脑风暴”会,邀请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提建议。会上,老操作工王师傅提出:“系统是挺智能,但有时候太‘死’。比如前几天暴雨,原料库进水,系统还是按正常流程配料,要不是我盯着,差点把湿矿石送进高炉。”
这话点醒了周子轩。他立刻组织团队,在系统里加入了“环境感知模块”,将天气、原料湿度等外部因素纳入决策模型。改进后的系统在一次突发雷暴中,自动暂停了露天原料的输送,避免了重大损失。
王师傅拍着周子轩的肩膀说:“子轩,你这脑子转得比系统还快!”
周阳在布鲁塞尔的谈判异常艰难。欧盟的钢铁企业既想引进中国的氢冶金技术,又不愿放弃自己在传统标准上的主导权。谈判桌上,法国阿塞洛mittal的代表皮埃尔寸步不让:“周先生,氢基钢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冰封阁 作品《四合院:猎人开局,枪指贾张氏!》第1024章 温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