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顺势道:
“谈不上风采,只是添了些许风霜。”
他说这话时,虚行之抬头,忽有一阵窒息之感。
两鬓染白,气质难以琢磨的青年,他的身后,一左一右,立着两名充满灵韵的道童。
三人,似乎又与黄老二像融合。
再观殿上,那是太平神剑赋。
这种气氛下,瞧见神剑赋上的湛卢,虚行之像是感受到一股盛大剑气。
他遍走江湖,登过佛门,拜过道观,也与诸多江湖豪客往来。
却是没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只此一眼,他便预料到,龙兴之地,或在未来某一日,震惊九州。
心念至此,想到南阳种种,虚行之已不想再回竟陵。
同时,他更是不留退路,直接问道:
“不知观主是何身份?”
“你想知道?”
“想。”
周奕没说话,两位道童像是心神领会。
夏姝道:“师兄师事黄老,法授天人,为太平道承第一传人。”
晏秋道:“正是当代太平天师。”
三人的目光一齐看向虚行之,纵然他心有山岳,此时也无法对视。
感觉到虚军师压力太大,周奕把两小支开了。
这两娃练了他的天师随想录,与他的气质天然贴合。
三人站在一起,隐隐散发出的气势,着实有些惊人。
虚行之结合南阳局势,要消化这巨大的信息。
将一杯茶喝尽,他才回转过来,彻底明白南阳背后的风云。
原来观主有这一身份。
那么南阳所有的事情,都能解释得通了。
虚行之也有一阵畅快感袭来,只觉云开雾散,看清一切。
他忽然神情严肃,二目凌然:“虚某有句难听话要说。”
“但说无妨。”
“天师早已名动中原,太平鸿宝的消息,甚至传入宫中,九州四海的武林人,多有听闻。”
“故而.”
“不可在南阳苟安!否则迟早有杀身之祸,且要祸及亲友。”
周奕没有打断,虚行之又道:
“隋失之鹿,天师必逐之,又得徐徐而图,一旦操之过急,便为王前驱,便宜他人。”
周奕道:“先生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