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面上却未失态,强压下翻腾的心绪,立刻离座,肃容躬身,声音沉稳依旧:“卑职明白。劳王爷垂询,但有所问,绝无虚言。”
在大庆朝,皇子身份认证属皇帝家事,由皇帝直接决断。此番又是太上皇景宁帝并今上泰顺帝两代帝王明鉴,共决姜念认祖归宗之事,两朝天子同为背书,金口玉断,如山不移,自是无庸置疑。
因而不必廷议。
若付廷议,易惹纷争,惹王公大臣对皇家血脉妄加评议,甚而有损天威,成何体统?
故景宁帝与泰顺帝圣谟独运,径降谕旨于宗人府,速办姜念归宗事宜。
景宁帝又在这个时候,命忠怡亲王领宗人府宗令之职。
如此一番布置,姜念之归宗,便如江河东注,顺理成章矣。
忠怡亲王奉旨复核,虽云查验,实则仪注。
五月十二这日下午,忠怡亲王于畅春园见姜念,温言问了一些话。当日返归城内后,又遣人传唤贺赟、孟氏夫妇,问了一些话。
此皆走过场耳!
泰顺帝于姜念之身世,早已洞悉分明,铁证如山,何需再证?
翌日五月十三,赤日当空。
忠怡亲王依旨具本上奏,恳切陈词:姜念确系天潢贵胄,血脉无疑。伏乞准其归入玉牒。
泰顺帝览奏,即明发谕旨:姜念确系朕之血脉,今已明证。赐名袁易,序齿玉牒,册封郡公。钦此!
郡公,这是景宁帝与泰顺帝商议后决定给姜念归宗后的初封爵位。
大庆宗室爵位承明制而略更改,于郡王之下,增置亲公、郡公二等。
亲公相当于姜念前世清朝的贝勒,郡公则相当于贝子。
姜念刚归宗,且年方十七,就被封为郡公,已算是不低的起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