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太阳升...”
“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一大早,李陀听着电报大楼播放的东方红,蹬着二八大杠,往西长安街的六部口骑。
西长安街的六部口,搁过去,住这儿就是跟皇帝做邻居了。
省级刊物京城文艺便坐落于此地的京城市文化局院内。
当时省级刊物名字办的极富特色,光听名字,就能猜出省份。
京城文艺是京城的、延河是陕溪的、红岩是四钏的、钟山是江淮的...
那么猜猜黄河、海峡、花城、芙蓉、滇池又是哪的?
“李大哥!”
李陀刚撇下车,便听到一句喊,他回过头,望见位清秀端庄的女同志。
“德宁同志。”
章德宁是时下京城文艺最年轻的小编辑,担编辑部小说编辑,与李陀相识已久,之前已从他这里送审过好几篇稿子,其中之一便是史铁生的之死,但最终未被采用。
这篇之死后改名为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在当代发表。
“吃了么?”
“吃了,您呢?”
俩人公式化的寒暄。
关心了下近况,李陀便切入正题,从挎包里掏出一沓稿子。
“你先看看,难得的好稿子。”
章德宁赶忙腾开手,接过手稿,简单瞥一眼。
“江弦?这名字没听说过,是新人吧。”
李陀不置可否,神秘一笑。
“有结果了,尽快给我个消息。”
送走李陀,章德宁捧着手稿,进到办公室里。
编辑部上下仍残存着喜气洋洋的气息。
前段时间,他们京城文艺紧跟文学潮流,以极大魄力,刊发了一篇人民文学的退稿,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乘上了“伤痕文学”这股东风,在社会上产生出较大的轰动和反响,当期发行量都涨了不少。
“小章,这是昨天收到的稿件。”章德宁刚坐下,门卫大哥便拿着厚厚一摞稿子进来。
“先放那边吧,辛苦您了周大哥。”
特事特办,章德宁打算先看看李陀送来的这篇稿子。
以李陀的火眼金睛,能让他说出那样高评价的稿子,一定极具水平。
京城文艺对于小说的刊发、出版有三审三校的规定,身为责编的章德宁,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