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把主创团队带到全聚德烤鸭店体验了一段时间的生活。
等到这一切过去,剧组主创才进了排练场。
到了10月末,临近公演前夕,京城人艺邀请部分评论界、新闻界人士座谈天下第一楼,开始为作品造势、找问题、补漏洞。
会上大部分评论家都对天下第一楼给出了极高评价。
“剧里的人物设计别致多彩。”
“有观赏性,又有可思索性,很好的一篇剧本。”
“有生活根底,又满足了大众的文学期待,这部作品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难以一言以蔽之。”
江弦作为话剧的创作者,也出席了这个座谈会。
他作为一名作家,的座谈会参加过不少,话剧的还是第一次。
不过形式相似。
他听着一众话剧界人士对天下第一楼进行评论,频频点头。
他位置和主演谭宗尧不远,俩人聊了起来。
谭宗尧这个人有点沉闷。
“在京城人艺呆几年了?”江弦问他。
“十年。”
谭宗尧叹了口气。
他是军艺毕业的话剧演员,怎奈何毕业的时候正巧是话剧“死了”的时候。
兜兜转转,浪费了年华,人到中年,才终于重新投身到话剧事业当中。
在京城人艺十年,他一开始只能演龙套,到了后来才终于崭露头角,演起了b组角色。
b组角色就是俗称的b角,话剧分ab角,话剧中的一线阵容俗称就是a角,二线阵容俗称就是b角。
当a角因病或者某些原因不能上演时,b角来替补上场。
谭宗尧苦笑说,他因为演了太多b角,从没演过a角,以至于一些同志称他为“备件演员”。
去年更是心酸,谭宗尧被安排了四个b组角色,结果因为各种突发因素,这四个b角要么因故无法上台,要么就是被临时替换。
在这样的背景下,天下第一楼首次公演的a角,就这么交到他手里。
“十年磨一剑。”
江弦拍了拍谭宗尧的肩膀,“都说b角是‘救戏如救火’的那个,卢孟实也是个救火的角儿,京城人艺里头那么多演出主力,我看你就是最像卢孟实的那个。”
谭宗尧听罢,深吸一口气,郑重的点点头。
文学馆选址的事情也在紧锣密鼓的安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