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将这两篇推荐给亲人朋友,越来越多的读者们了解到这两篇,踊跃购买,竞相阅读,很快形成了一股炙热的潮流。
13万份、27万份、41万份
读者们汹涌的热情,让销量持续萎靡的花城迎来了一个惊天的上涨。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984年第三期的花城就再次打破了创刊之初曾创下76万多份的发行记录。
即便是文学期刊最鼎盛的今天,这份成绩也绝对能让花城跻身于一线文学期刊的前列。
花城的苏晨断定,这一期杂志的销量应该可以轻松的突破一百万。
一百万啊!
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苏晨自己都觉得震撼。
以前都说文坛有个“江弦现象”,说江弦的只要发表,一定会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轰动。
此前,苏晨不以为然,如今才真切的感受到这位作家的威力。
这就是江弦在中国读者当中的号召力!
当然了,花城的热销也要归功于漂流者和饥饿游戏两篇绝佳的质量。
次月,便开始有漂流者和饥饿游戏两篇的文学评论在各大刊物上涌现。
相对而言,评论家们关注度更高的是漂流者,毕竟科幻在国内算是比较冷门。
读书杂志上,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也是国内目前对尼采研究最深的哲学学者周国平,发表了文学评论读‘漂流者’:岛和老虎,一种尼采或存在主义式的解读。
周国平说,上个月他身边很多人都开始讨论漂流者这篇,还有很多人推荐他去阅读。
不过他是一向对跟风不感兴趣的人,对漂流者下意识的敬而远之。
结果他还是被人性击败了。
上个月单位给他发了一张券,去售报点不多不少刚好抵一本花城的杂刊。
于是买下1984年第3期的花城,通篇阅读过后,他很快便被漂流者的故事深深吸引了。
所谓“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最初在周国平看来,这片漂流者的有趣之处,和很多人看过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是差别不大的。
不过多元的背景、带着多元文化的主角,就让他觉得新奇,漂流部分的教科书写法也让他获得了极佳的阅读体验。
而且,作者在写作前明显做了大量的准备,使得的细节极其真实。
“江弦甚至连老虎的粪便是什么味道都有详细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