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店,再由民营书店销售给读者。
“人民文学的副刊?”
新华书店的经理老霍放下手上的刊物。
十六开大小,封面简洁,文字排版简洁明了。
刊名“人民文摘”四个字以较大的字号位于封面上方显眼位置,字体设计简洁而不失庄重,文字下方则是一幅摄影作品,摄影师是个老外,叫francoislochon,拍的是:
蔚蓝色的江面上,一艘传统的中国木船,扬起了两支风帆,造型古朴,其后方则是两艘现代化轮船,新与旧形成强烈对比。
“老霍,怎么样?”发行所的另一名经理过来询问。
“刊物倒是办的确实不错。”老霍先是肯定了刊物水平,“不过说的是人民文学副刊,其实也找不出两本刊物之间有太大的关联。”
要说思想高度,倒是不如人民文学那么深刻。
不过就是怪好看。
内容杂七杂八的,什么文学、艺术、社会、生活.总之啥都能谈那么一嘴,有人生哲理,也有生活琐事,还有几部短篇以及中长篇的选摘。
“那你觉得咱们跟作家出版社订多少合适?”另一名经理开口问道。
人民文学是作家出版社印制,人民文摘作为副刊,也交给了作家出版社。
“人民文学.创刊号.”
老霍综合各方面因素,想了想,填了个数字在纸上,“拿给作家出版社那边儿吧。”
单子很快送到作家出版社。
出版社的人看了一眼。
“咝。”
“20万册!”
“你们确定么?这不是胡闹吧,创刊号就订20万册?”
相关领导一瞧,第一反应是怀疑,“你们新华书店别乱填数字,订这么多册,到时候你们能卖的完么?”
“都是领导填的,我就跑个腿,有话您跟我们领导说啊,再说了,我们多订一点你们出版社还不高兴么?”
“那也要考虑后果啊!”
领导语重心长,“订这么多,最后卖不完,你们不还得给我们退回来,我们又只能丢在仓库里头发霉,那吃亏的不还是我们么?”
“那您的意思是?”
“就先批10万册吧,少的话你们再订,到时候我们出版社这边再加印嘛。”
领导也是统筹大局,他手底下还管着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