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李陀冷笑一声,“那我还得谢谢江弦呗?多亏了他的,才让我在你这儿找回一点面子。”
马原没有吭声。
李陀猜测,或许在这货的心里,他还真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李陀也不在乎了。
今天多亏有江弦这篇,让他出来和马原比划比划拳脚。
不然这货也不可能忽然收敛了这么多。
“行了。”李陀指指面前冈底斯的诱惑,“马原同志,你这篇稿子就先放在我这儿,我想办法帮你发出去。”
“好。”
马原没什么意见。
江湖上常说,马原信任别人的表现,就是能够把的原稿交给对方。
愿意把稿子留给李陀,说明和李陀聊了一会,他已经能够信任他了。
“多谢您帮忙了陀爷。”谢翔一个劲儿的感谢。
这会儿他也不说什么马原天下第一的话了。
这还咋说?
在马原自己那儿,人都没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
至少还把江弦放在了前面。
那他谢翔哪还好意思说这种话出来。
李陀这个人是真够讲义气,说帮马原发稿子,他就真的下力气研究。
他先是把国内最近的文学期刊都读了一遍,打算感受感受各大刊物的宽松程度,这是李陀每个月都要做的工作。
不过读着读着,李陀竟然有了别的意外收获。
他惊讶的发现,江弦那篇十八岁出门远行竟然已经收获了大量的评论文章。
或许是很长一段时间,江弦在国内文坛销声匿迹。
时隔这么久,虽然花城此前已经发表过漂流者和饥饿游戏,但都不算是首发,是从国外转载。
这次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是真正的首次发行。
国内整个评论界几乎都将目光对准了这篇。
最吸引李陀的,是上海文学这部国内顶尖畅销刊物上,评论家李劼给江弦所写的评论文章江弦带我做了一个十八岁的梦——读‘十八岁’。
“江弦已经走到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前列了。”
开篇,李劼便以这样一句评价高度称赞了江弦,在他看来:
“十八岁这篇非常简单纯粹,没有一点华丽的辞藻,叙述上平铺直叙,不带任何强烈的感情色彩,就是这种极其简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