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恰如其分,‘哥哥’虽然够亲你,但有点太口语化了.”
说到后面,许镜清又看了一眼杨洁的脸色,生怕她闹起脾气。
不过出人意料的,一向一根筋的杨洁这回没有吭声。
“江老师这个‘圣僧’确实用的有深度。”
她憋了半天以后才说道:“跟‘圣僧’一比,哥哥这个叫法太现代了,也太亲昵,有点亲昵过了头。”
“是啊,虽然强化了亲昵感,但是消解了原剧情中‘情劫’的哲学深度。”
阎肃开口道:“‘圣僧’两个字,都能体会到那么一丝人性与佛性博弈。”
“唉,那就改成‘圣僧’吧。”杨洁开口道。
闻言,许镜清和阎肃相视一笑。
能把这个“一根筋”给治住,江弦同志还真是有点办法。
“你们笑什么?”
杨洁奇怪的看他俩一眼。
“没事儿。”
“没什么。”
“刚才我和江弦那么说话是不是有点儿过了?”杨洁问说。
“哟,难得啊,您还会反思错误。”许镜清笑了起来。
“我刚才确实觉得‘哥哥’更好嘛。”
杨洁挠了挠头,“这样吧,回头这首歌,词作者里加上江弦的名字.”
想了想,杨洁又发觉这好像是江弦应得的待遇,又补充一句:
“让他名字排在我前面儿。”
农展馆南里10号。
“怎么样?这楼够可以的吧。”
王濛带着江弦参观了一遍人民文学和人民文摘的新地盘。
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当然不是沙滩北街2号的抗震棚可以比的。
“挺好,挺好。”
“看看吧。”
王濛笑着递过来一份报纸,江弦瞥一眼,抬起头错愕的看向王濛。
“明报?”
“.”
王濛微笑不语。
江弦一看他这表情,就知道又到了王老师给他“惊喜”的时候。
明报差不多是香港如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
其掌门人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侠作家:金庸。
据说当年,金庸刚创办明报不久,当红影视明星夏梦去参加了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