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着极高的心理预期。
可长时间以来,这种不被承认的落差,让这个硬汉也有点难以忍受这种艰苦创作却不到承认的委屈。
而就在这个时刻。
江弦出现了,他也是第一个对平凡的世界表露出极大喜欢的作家。
这就让路遥觉得,他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沼泽之中,被江弦拉了一把。
江弦知我!
“我创作这部,是因为柳青同志和我讲过一番话。”路遥平复了下情绪,给江弦透露道。
柳青是陕西的家,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他的代表作创业史是轰动时代的巨著,同时,柳青也是路遥的偶像,是他的精神导师。
“记得我们之前讨论过,陕西缺少一部大书,一部能向陕北的历史作交代的大书。
柳青同志和我说的也是这样,他的创业史第二部当时在延河发表,我有幸做了他的责任编辑。
我问他,你是陕北人,为什么把创作放在了关中平原?
柳青说这个原因非常复杂,这辈子也许写不成陕北了,这个担子你应该挑起来,对陕北写几部大书,是前人没有写过的书。
他说,从黄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够了,就是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居然没有陕北人自己写出两三部陕北题材的伟大作品,这是不好向历史交代的。
所以我写了这部,我在一开始便写下一行寄语:‘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这既是我给陕北的答卷,也是我给柳青同志的答卷。”
“.”
江弦静静听这位硬汉说完这一番话。
老实说。
心情复杂。
路遥要写出一部经得起时代和历代读者检验的伟大作品,起点之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江弦也很清楚,创作出这部的代价是什么。
可他想不出自己有什么资格去阻止路遥。
他太懂路遥对文学的痴狂。
更知道,路遥的生命,已经完全献给了平凡的世界。
或许对路遥来说,比起将生命抛洒于这部平凡的世界,更悲哀的是他一生都没能交出这部巨著,碌碌无为的苟延残喘。
“江弦同志,其实我创作这部,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想向你致敬。”路遥这时候忽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