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瞧编辑部的故事即将上映,江弦跟着“海马”都人结结实实忙活一阵儿。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让他猝不及防的是,李清泉带着几人一块儿找到了人民文学的编辑部来见他。
“清泉同志。”一见着李清泉,江弦就表现出了非常大的热情。
当初他在京城文艺,也就是现在的京城文学上投稿,也就是刚开始写作的那会儿,领导他这个小作者的主编就是李清泉。
当时李清泉搞“集束式”写作,在当时的京城文艺带出了一大批如今已经成为文坛中流砥柱的青年作家。
而某种意义上讲,江弦也确实是李清泉培养的那一批作者中的一个。
不仅如此,后来他前往文学讲习所进修的时期,李清泉也担任了文学讲习所的重要职务。
从这个角度讲,江弦又是他名义上的学生。
更别提,这些年李清泉又为了鲁迅文学院以及作家文凭的事情东奔西走,这份由他争取来的利好可是结结实实让江弦享受到了。
所以一见到李清泉,江弦就克制不住的亲切。
虽然不在嘴上说,但对李清泉的感激他是记在心里的。
“我介绍一下。”
李清泉拉着和他一起过来的几个中年男人,“这是咱们北大作家写作班的负责老师,李明烁。”
“哦,您好您好。”江弦热情的和李明烁握了握手。
嗯,他现在虽然“贵”为人民文学主编,但还有一重身份就是北大的学生。
“江弦同志。”
李明烁先是冲江弦笑笑,而后脸上又很快浮上一份难为之色:
“我们这次过来,一个呢,是代表北大写作班来看看您,慰问一下您,另外一个呢,是想问一下您,您的毕业作品准备的怎么样了?”
江弦听完李明烁这话,当然能听明白,这话前半句是客套,后半句才是重点。
“毕业作品?”
他一拍脑门儿。
当时入学北大的时候,他好不容易跟北大争取来了课程的免听,只等时间一到便能领取一纸北大证书。
而当时北大确实也答应了他,可以给他不听课的权力,但在这话的后面,北大的人提了一个要求就是
——毕业作品。
在毕业之前,必须交给北大一部用作验证写作班学习成绩的毕业作品。
江弦当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