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你背上的担子是一天重似一天。”
“你的生命之火应向改造社会那条路上燃烧,决不可向虚幻的享乐道上燃烧。”
从个人心理上来说,江弦当然不愿意辜负茅公当年的期望。
搞长篇,这是一个作家终生不能忘记的事业,是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去做的,总不能为了拿茅奖才愿意写长篇,拿不了茅奖,就不写长篇了。
因此,就算不确定明年的茅奖是否真的会举办,听完冯沐这一番话以后,江弦便坚定了接下来写作长篇的决心。
而且这一次,一定要写一部大的,他暗暗下了这个决心。
又接受了几位记者的采访,一同吃了个便餐,这场北大首届作家写作班的毕业仪式终于宣告结束。
江弦带着自己的几份证书,回到景山东胡同的家中。
朱教授一家已经过来了,又苍老了不少的朱教授,这会儿正跟他爹江国庆俩人在四合院子里的天棚底下一块儿逗着鸟儿。
“爸,您过来了。”江弦毕恭毕敬的招呼一声。
“呵呵。”
朱教授满眼满意的看向自己这个得意女婿,“回来了,怎么样,证书领到手了?”
“嗯,领到了,您看看。”江弦把手上的北大毕业证书递交过去。
“咝。”
朱教授连忙接过,捧在手里,看的那叫一个满眼羡慕,“比我强、比我强,我都没上过北大,有出息,你太有出息了。”
“啧,这小子。”江国庆看的也是满眼喜色。
作为一代知识分子,北大那绝对是他们心目中无法忘怀的白月光之一。
江国庆越看越高兴,又想到什么,双眼一红,“小时候天天盼着你和珂儿有个学习好的,将来考个好大学,结果你俩学业都一般,后来又碰上那事儿,直接下了乡唉,原以为你们俩都没这机会了,没想到。”
望子成龙,在中国社会之中,这一套是无法避免的。
而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期望,就是儿女能考上好大学,能念好大学。
江国庆原以为自己这辈子已经没办法达成这个念想,老江家这一代没办法出一个大学生了。
没想到阴差阳错的,自己儿子又拿上了大学毕业证,还是北大这所名校!
这柳暗花明的结局,让他忍不住的情绪一阵激动。
“.”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