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西方科幻文学以科幻、预言的方式,揭示科学可能产生的恶劣后果,而天夏科幻文学缺乏此类反思,基本上是对科学满怀热情的讴歌。
大众这才知道,他哪里是对三体的剧情不满,而是对三体没有按照西方的叙事模式,民主和自由没有最终带领人类走向胜利。这一点不满。
因为在三体1:地球危机中,在人类重大危机时刻,反而是“威权”的治理体制才更加有效。
丁驹对自己这个同事也非常讨厌。
他觉得自己这个同事简直毫无建树,还利用自己水木大学教授的身份到处哗众取宠。
喻宇辰,15岁考入水木大学地球物理系学习空间物理,物理上无所建树,却成了研究历史的教授,不是正经研究物理的,也不是正经研究历史的,竟然在点评文学作品!
真是“毁人不倦”!
相反,他这个物理学教授倒是非常喜欢三体。
他还曾是帝京谱仪国际合作组的前成员,做过粒子物理的实验研究。某种意义上,他跟杨冬还是同行。三体电视剧第一集提到了杨冬在良湘加速器的粒子物理实验,就是在现实世界的帝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取景的。
电视剧刚出来,他就在粒子物理的一个微信群发了截图。
而且他的同事,真正的粒子物理学家刘广教授,还是三体电视剧的科学顾问之一。
三体2:黑暗森林发售,他通过自己的渠道,第一时间就搞到了这本书。
此时看到“宇宙社会学”,以及其提出来的两条公理。丁驹觉得很有意思,对,就是有意思,而不是“对”。他作为一个物理学博士,看三体的视角跟普通人当然是不一样的。
普通人看三体,会为里面提出来的各种奇思妙想惊叹。
而物理学博士看三体,已经带上了一种审视的视角。
当然了,审视不是批判。
三体首先是,而不是论文,的前提是先假设这两条公理是正确的,然后根据公理去推论三体世界的宇宙图景,以及衍生接下来的故事。
如果非要较真公理是否成立,那么科幻几乎就没法存在了。
不过,若因此认为成丞提出来的“宇宙社会学”和其两条公理毫无意义那也不对!
其实就丁驹看来,成丞确实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且成丞绝对具有相当的科学思维。
“宇宙社会学”和其两条公理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