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这么做。”
“我想要吃果,但是我的母亲告诉我,吃果会蛀牙,我不该这么做。”
“我们不讨论这件事的本身,吃果好不好,会不会蛀牙,仅仅谈论母亲这个角色对我的告诫,影响。”
“在她的影响下,虽然我想要吃果,但我没有吃,这就是精神上的不自由。”
“我可以吃,但我的精神被限制了,被禁锢了,哪怕果就在我的手中,我最终也把它放下了。”
“精神上的自由是对权威的质疑,对人们习以为常遵循的规则的探究。”
“吃果,真的会蛀牙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但为什么我不试一试?”
“打破精神的枷锁,就是自由的第二阶段!”
蓝斯换了一个坐姿,把麦克风交给了另外一只手,老实说这个沙发有点硌屁股,“自由的第三个阶段,就是灵魂上的自由。”
“这是一个更宽泛的解释,更难以触及它的核心,因为我们很难明白,灵魂上的自由到底是什么。”
“我尝试着去解释它。”
“灵魂上的自由,就是指‘我’。”
“听起来好像更迷糊了?”
学生们纷纷点头,其实他们在自由的第二阶段就有一点迷糊了,更别说这个第三阶段。
蓝斯笑了笑,“我以前也迷惑过,但我最终弄明白了这一点。”
“这对你们来说可能短时间里无法解读,无法理解,但我相信,你们的人生还能漫长,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们走到了人生道路的某一阶段时。”
“再回想起今天我对你们说的话,你们就会有一种明悟。”
“什么是我?”
“这是一个谁都解释不了的问题。”
“‘我’不一定是我,因为‘我’有可能是别人眼中的我,而不是我自己眼中的‘我’。”
“老师希望你们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出色的学生,你们的父母希望你们能够在未来有耀眼的表现,你们的朋友希望你们是模范的朋友。”
“你们的家人,你们的伴侣,你们未来的孩子”
“他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我’,他们眼中的‘我’,不一定是真的我!”
“你们真的喜欢学习吗?”
“你们真的和你们在长辈面前表现出的外在是一致的吗?”
“我认为,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