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无论是为了维护“圣母”一样崇高的名誉,还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仁慈,必然会有所表态!当然,在德拉科萨看来,这是两者都有的。
在眼下的这个时代,对南方大陆黑肤部族的奴役,在欧陆是一种古老默认的、可以接受的行为,从罗马时代直到文艺复兴,都是如此做的。
这是因为,罗马的天主教廷,此时并没有把黑非洲的部族,看成“可以启蒙、可以皈依的上主子民”。然而,对于想象中“富饶文明”的东方,对于黄皮肤的“印度、西潘古、契丹、赛里斯”人,罗马教廷的态度很明确,是视为“可以皈依和启蒙的上主子民”,是“东方的文明者,可以合作进攻星月异教徒的”。
就像哥伦布第一次航海时,带回的那个泰诺土人薯薯。虽然,他被葡萄牙学者们各种观察、记录过一遍,就像看什么稀有的展览,但最后并没有在葡萄牙本土,被直接关起来当成奴隶。
薯薯在表面皈依十字后,还是去了布鲁诺船队,加入了光荣的葡萄牙海军。贩卖黑奴的葡萄牙人尚且如此,那以伊莎贝拉女王在卡斯蒂利亚贵族心中,那“圣母”一样的形象,必然无法接受把东方土人直接作为奴隶的行为!
“上主啊!这些被奴役的泰诺丁壮里,怎么还有戴着十字护符的?难道就连神父的皈依与洗礼,也无法阻止这些蛮横的士兵吗?”
德拉科萨站在港口,仔细观察了许久。周围的士兵来来往往,有的对他行礼,有的熟视无睹。而他看了会后,竟然在这些“奴隶”中的少数人身上,发现了象征上主的十字护符!
眼下波多黎各港口中发生的暴行,甚至连戴着十字护符的泰诺土人,都无法避免?这可就违反了天主世界信仰中,一个表面上需要遵循的教条,“禁止奴役基督徒”。
“这样可不行啊!奴役土人当然没什么,但奴役基督徒的传闻要是传出去,对我们这些远征军中的贵族来说,可不是什么好的名头!嗯得想一个办法,想一个好的理由,来避免留下口实”
带着这样的想法,德拉科萨先是去木头教堂拜访了神父,进行了一次忏悔。而在忏悔中,他多次提到对“东方土人”的怜悯与同情,以此探了探神父的口风。在得到神父希望“教化东方土人、传播上主福音”的明确答复下,德拉科萨的眉头再次皱起。
神父希望“牧养羊群”,而远征军在肆无忌惮的“屠杀羊群”,这就形成了利益上的冲突。也就是说,等船队返航的时候,教会的人一定会把情况上报给格兰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