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脸容刻画,惟妙惟肖,众人所穿衣物,都以宽松清逸的灰色为主,而那些树木,和部分马车的装饰,则有红有绿,颜色沧桑。
楚天舒放慢步子,欣赏壁画,心中暗想:当年描绘这些壁画的人,修为神韵,倒是远在如今寺里僧人之上。
好几分钟后,他才平缓踱步,穿过了偏殿。
偏殿后面,地砖色泽,远比殿前广场更深,全都是水磨青石板。
不少砖上有裂隙,也没有将那些砖块替换,只怕整片场地,已有几百年历史。
这里其实是三大殿共有的后院,整片场地,倒也很大。
对应主殿的那块地方,安有一座黑沉沉的大香炉,对应另一座偏殿的地方,则有几座假山怪石,羊肠小道,环境清幽。
而对应楚天舒他们刚走过来的这座偏殿。
则是一大片月牙状的碧绿水池,边角有几丛修竹,随风轻动。
半人高的灰石地藏雕像,就屹立在水池正中。
这雕像是个僧侣形貌,头顶光秃一片,面带微笑,左手禅杖,右手宝珠。
雕像从腰部以下,沾染了不少青苔,体表雕刻出的僧袍,飘扬起来定格的下摆,也有不少历经岁月霜雨,侵蚀风化的痕迹。
老和尚满脸感慨:“传说,这尊雕像已有千年历史,是相当于玄国唐朝时期,建立在这里的。”
“千年风雨,这雕像也没有沾上太多污秽。”
“前些年,有专家说,要给雕像保护起来,不知道哪里弄来的款项,在池中搭了一座小亭子,为菩萨遮风挡雨。”
“结果不出半年,青苔就爬上了菩萨腰间。”
老和尚语气中,全是惋惜,“后来拆了亭子,青苔果然不再蔓延,但我们也不敢贸然上手,把青苔刮去。”
“镇寺之宝,只能是如此示人了。”
楚天舒仔细端详,发现这雕像虽然已经有不少风化痕迹,但眼角眉梢,还是能看得出非常细腻的纹理。
让人怀疑,当年雕刻者到底是用粗笨的刻刀雕出面容,还是真的用柔软的毛笔,在石头上刷出了痕迹?
其用心之专,用意之深,可见一斑。
楚天舒不禁又往前走了几步,脚下踩在石砖上,发出嗒、嗒轻响。
偏殿后门和水池,也有段距离。
他刚走到中间地带,忽的心中微动,目光压低,迈出去的右脚前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