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
整体加热至侧材的临界温度(低碳钢720),保温后缓慢冷却(确保侧材韧性)。
单独加热刃材区域至其淬火温度(如t10钢约830)。
迅速水淬或油淬(提升刃部硬度)。
最后整体低温回火(200-250),消除刃部脆性,同时保证侧材韧性稳定。
陈息一边操作讲解,下面老匠人开始记,认真观摩,仔细记录。
全部操作好后,一柄在这个时代从未出现过的长刀,映入所有人眼帘。
这柄陌刀,总长一丈,柄只一尺有余,其余部分全为刀身。
刀身平直而阔,双侧留有开刃,刀头微有弧度。
阳光下,阵阵寒芒。
陈息实在累坏了,开刃的工作,便交给这些匠人处理,自己顺便看看他们的手艺。
“殿下我来。”
一名老铁匠出列,望着眼前这柄巨刀眼放精光。
这不光是在殿下面前露脸问题,更是对自己手艺的自信。
老铁匠将磨石从陶缸里取出,往掌心里啐了口唾沫,抓起浸透的粗砂岩。
开始。
磨石与刀脊接触,细碎的铁屑应声而没。
他的胳膊绷得像张满的弓,推磨的轨迹始终与刀刃保持三十度斜角,
“哗哗哗——”
两个时辰后,陌刀通体泛着淡青色的冷光。
老铁匠摸出个油布包,里面是浸过桐油的麂皮,他用拇指按住刀背,指尖顺着刀刃滑过,突然停在距刀尖三寸处,对着身边徒弟讲解:
“这里得留三分韧。”
说话间,磨石的力道轻了大半,油石与钢面摩擦的沙沙声,立即变成嘶嘶声。
再过半个时辰,刀刃已薄如蝉翼,他捏起根头发丝往刃口一送,发丝未落便断为两截,断口处竟凝着一粒针尖大的霜花。
“殿下,您过目。”
老铁匠拍了拍手,骄傲一挺身子,将这柄陌刀递到陈息手里。
整个开刃工作,从晌午一直持续到黄昏,期间所有人都未离开寸步,生怕错过一丝一毫。
陈息将陌刀放在手里掂了掂,再看刃口泛着寒光,满意点点头:
“很好,有赏!”
陈息大手一挥赏给老铁匠10两银子,后者大笑一声:
“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正经 作品《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逐鹿中原?》第416章 陌刀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