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翻身下了血龙,其他三人赶紧有样学样。
三人不知道李承乾还想干什么,但也不敢说啥。
这个时候傻子都知道,李承乾心中肯定有一股火气,可别找死。
“你们这里为何没有青壮年?”李承乾大声问。
随着李承乾的喝问,三十多人微微骚动,看向队伍中的其中一个老人。
这个有些驼背的老人,低着头微微走出两步,然后回应道:“小老儿是上河里的理正,回贵人的话,上河里的青壮年,全部被乡里召集去,拦截得了痘症的人去了。”
“那你们这次准备去哪儿?”李承乾再问。
“回贵人的话,上河里没有粮了,全部被乡里拿去了。
我们是自愿出来的”
李承乾默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哪怕到了后世初期那会儿,也还有这种现象。
家里面没有粮了,老人或者女人,就自己出去乞讨,等到年景好了再回来。
若是一不小心死在外面了,那也就死在外面了,尸骨都别想在落叶归根。
有些是自愿的,有些是被迫的。
既然是由里正带头,这一群人应该算是半自愿的。
所谓半自愿,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由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带头,集体离开。
“你们上河里,有几支你们这样的队伍?”
“回贵人的话,就这一支,其他人都分散离开了,他们是比较相信小老儿。”
李承乾再问:“乡里以什么名目拿你们的粮?”
“说是由于痘疮的原因,优先保证青壮年存活,不能让乡里断了传承”
“你们信了?”李承乾反问。
里正老头直接沉默,有妇女在轻声呜咽。
从古至今,在关于生存的问题上,底层百姓从来不笨。
之所以被认为笨,不过是因为他们的确没见识,头上当官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遇到抢粮这种事情,就算考虑到生存问题颇有微词,但也不敢说不敢反抗。
因为小则牢狱之灾,大则打死打残。
到那个时候,只会更加凄惨。
沉默了一下,李承乾问:“上河里距离此处多远?”
“回贵人的话,我等是昨日寅时出发,约有七十里左右。”
“程咬金,地图拿来”李承乾吩咐道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丰裕 作品《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第236章 遭遇第一波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