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朕要把突厥的残部赶走,要让高句丽彻底灭国,偏偏对吐蕃的态度不一样。
高句丽和新罗百济那三个小国,经过灭国之战后人口并不多,把他们送到南方打散很容易。”
魏征站出来说:“陛下,何不学高句丽一样,把人口给他们迁徙打散?”
“魏征,你知道吐蕃有多少人吗?
你又知道,吐蕃是由多少个部落组成的吗?”李承乾反问。
魏征现在已经彻底坐了冷板凳,基本就当自己是个吏部尚书,不关他的事,他都不发言了。
在李承乾默默集权的统治之下,除非是问到他们,否则很多人都当了背景板。
只因为,李承乾虽然不随便砍人,可大臣们说的东西,总是会被李承乾推翻,还把他们教训一顿。
没有绝对的把握,谁又敢轻易发言呢?
这不好的印象多了,非常影响升官发财的。
万一触碰到什么忌讳,被砍头就不好了。
“臣不太清楚”
“朕也不太清楚!
但是,大概的数据还是知道的。
吐蕃统一之前,大概是十几个比较大的部落,四五十个小的部落。
这些部落,各有各的传统和习俗,至少有些区别。
而吐蕃的主要部落加起来,大概是四五百万人口。
所有部落加起来,就算没有一千万也差不多。
如果不算我大唐最近几年出生的新生儿,吐蕃的人口跟我大唐相差不大。
如此庞大的人口,你说迁徙就迁徙吗?
更何况,我大唐的本土人口就算庞大,可不管南方北方,总归本质是种地。
但是吐蕃的人口,多数是介于放牧和种地之间。
并且,跟高句丽不同的是,他们生存的地域极高。
若是把他们分到脚下这片中原大地,可能十个之中会死两三个。
若是分到南方那边,各种意外状况加起来,估计得死一半以上,还可能对大唐的百姓造成伤害。
你认为,你这个建议有意义吗?”
魏征默然,发现自己又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他把这个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地理环境,生存模式,全都不一样,还有堪比大唐的人口,这怎么搞?
百官们听到李承乾说的数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丰裕 作品《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第416章 百官商讨,如何让吐蕃融入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