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注视着下方,朗声说道:“龙院南海分院急报,一号杂交水稻已进行试验性种植两季。
抗虫,抗旱,抗倒伏性能,各地产量,还需要经过多次各分院试验。
就实验亩产而言,按照大唐新算法,亩产最低四百公斤有余,亩产最高五百七十五公斤,口感未明显下降!
此一号杂交水稻,已种植两季,未出现明显减产。
农院南海分院,全体科研人员,恳请皇帝为杂交水稻一号命名!
南海农院,全体科研人员签字画押。”
说完,李承乾不再多言。
下方静悄悄一片,人人脑子里忍不住打了个弯儿。
哦五百多斤啊,那差不多呀,这有什么好说的?
不对,五百公斤?!!!
人人眨巴着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数据,以为自己听错了。
李承乾看似平静的坐在龙椅上,实际上,双拳已经紧紧的握了起来,心中万分不平静。
从乾元四年到今天,足足五年的时间。
在南海那一片温暖的地方,一年进行三季试验,甚至是五季试验。
在理论的无限支持,还有显微镜的使用下,杂交水稻终于出现在了这个世上。
之所以是五季,这是因为有进行错开种植,以达到随时有试验田可以实验的标准。
让水稻短暂的开花时间,能够更久的另类持续,有更多的实验素材。
没想到这杂交一号水稻,一出现就是如此惊艳,直接翻倍的提升。
尽管这只是实验田标准,而且各地气候不同,杂交水稻的适应性估计也不一样。
但是想来,如果不出什么致命意外,那从四百斤提升到四百公斤,是没有问题的吧?
这样一来,按照最低标准算法,就等于是整整的提升了一倍。
毛算一下,就约等于大唐能够养活一倍的人口。
若是在这个人口增长的时间段范围内,能够继续提升亩产。
再加上其他各种粮食作物的改良,只怕等大唐人口达到两亿多的时候,各方面增加更多,说不定就能养活五亿人了。
这一封急报,实话实说,让李承乾感觉自己肩头的担子,陡然松了一半。
粮食是国本,太重要了,关系到方方面面。
饿着肚子就什么都做不成,反过来只要有恒心,有毅力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丰裕 作品《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第596章 一号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