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们并没有太过明确的道德观念,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三观,并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相应的评价。我们总是认为年龄越大的人越成熟,却没有意识到心智带给人们的影响。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并不是所有人的认知能力都是在不断增长的。有一部分人会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渐渐丢掉当初那个美好的自己。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这两大迹象,就证明你正在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第一,强迫自己去适应环境。
众所周知,人类身上有着相当强烈的社会属性,没有哪个人能够孤立于社会和集体独立存在。融入到集体中的感觉能够为我们带来安慰,当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受了某些无法承受的挫折时,他们也会试着到一个集体环境中去保护自己。不过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长期和谐的,在和身边的同学家人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定的人际交往礼仪。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与集体所认可的理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对我们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不少人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尽快作出决定,选择从此放弃与集体的关系,坚守个人原则,或是放下内心的底线,强迫自己继续融入到集体当中。不同性格或是不同人生追求的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决定。
可无论我们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只要我们经历了类似的抉择,我们的性格与心态总要受到此类事件的影响。在事情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仍然会不断怀疑并拷问自己当初所做出的决定是否是正确的,倘若那时我们选择了另一个方向,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并且在考虑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所拥有的性格与思想观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当前环境或所处群体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从众心理。
比如在初高中时期,学校的老师或家长都十分在意孩子的学习状态。与我们在一起相处的同学们,将学习当做人生的重要事件来看待,在整个班级中都形成了良好且紧张的学习氛围。即便是那些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同学,在处于这个环境时也会出现一定的危机感,用更加积极的面貌去对待学业。进入大学后,学习更多依靠个人主观意愿,老师们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步步紧逼,每天定时检查作业。缺乏了环境的督促与引导后,一部分自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就会迅速陷入到迷茫当中,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并逐渐沉浸在网络娱乐里。这就像那句老话所说的那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