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托尔不是奥丁。
奥丁是个政治机器,别看他现在慈眉善目,那是因为阿斯加德需要他慈眉善目!
相比之下,托尔为什么被那么多人喜欢,因为托尔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他受欢迎!
这好不好?
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这当然没什么问题。甚至是一件大好事,但如果把这个放在一个君主身上,那完蛋了!
在资治通鉴那如长河般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诸多故事如繁星闪烁,而其中权力斗争的篇章,尤为惊心动魄。回溯到东晋时期,朝堂之上暗潮汹涌,各方势力为了权力明争暗斗。庾冰身为权臣,在晋成帝病重之际,为了延续家族权势,力劝成帝立其弟琅邪王岳为嗣。中书令何充则坚持“父子相传,先王旧典”,然而,庾冰的意见最终占据上风。这背后,是庾冰对权力的深深眷恋与恐惧。他深知,若成帝之子继位,随着时间推移,自己家族的权力必然被削弱。他所依靠的并非是众人的爱戴,而是手中的权力带来的威慑力。他凭借着在朝中的地位,压制着反对的声音,让众多大臣敢怒而不敢言。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庾冰被众人畏惧,他的话如同金科玉律,无人轻易敢违抗。这便是权力的魔力,让人在畏惧中屈服,在屈服中巩固着权力拥有者的地位。由此可见,在权力的舞台上,被畏惧远比被爱戴安全,这一观点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显露出其残酷而又真实的一面。
想起君主论里最着名的一段话:“作为君主或领导,受人畏惧和受人爱戴哪个更好?如果能够同时做到两者,那再好不过,可惜这是个悖论,仅仅能做到既被人畏惧,同时又不被人们憎恨,就已经不错了。如果一定要选,君主或领导受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更安全一些。”而失败是畏惧的毒药,所以大权独揽的君主或领导从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甚至粉饰黑白颠倒是非,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一旦被扯下“正确和成功”所带来的“合法性”外衣,自己会被一拥而上的人分尸万段。
人性,向来是复杂难测的,在权力的漩涡中,更显露出其不堪的一面。资治通鉴中,无数的事例都在向我们揭示人性中的忘恩负义与易变。就拿三国时期吕布的经历来说,他本是丁原的义子,丁原对他信任有加,委以重任。然而,当董卓以赤兔马和高官厚禄相诱时,吕布毫不犹豫地背叛了丁原,砍下了他的首级,转投董卓麾下,认董卓为义父。可后来,又因貂蝉与董卓反目成仇,亲手杀死了董卓。吕布的行为反复无常,毫无忠义可言,为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