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的光带。这光带如同活物,散发着令人心神摇曳、难以抉择的冲突气息。
叶昭凤刚靠近那赤红的“法不容情”碑,碑身便如同感应到她的气息,红光流转,上面清晰地浮现出一幕旧案的景象——正是当年震动朝野的“孝子复仇案”!一个老实巴交的农夫,因老母被乡间恶霸凌辱致死,告官无门,悲愤之下手刃仇人。
按大乾铁律,“杀人者死”,此乃不容置疑的天条!然而叶昭凤在复核此案时,顶着巨大的压力(包括刑部、宗室甚至部分民意的质疑),最终力排众议,以“事出有因,情有可悯”为由,赦免了其死罪,改为流放边关效力。
此刻,这旧案在红碑上重现,那冰冷的“杀人偿命”铁律如同枷锁,拷问着叶昭凤当年的抉择是否违背了法的威严。
“此关之意,是要我们在看似绝对相悖的法理冲突之间,洞悉本质,找到真正的公平所在,明辨法理守护的终极核心。”楚凡沉稳的声音响起。他正站在那湛蓝的“法本乎情”碑前。蓝碑同样感应到他的存在,蓝光氤氲,浮现出另一幕景象——正是他亲自督办的一桩“清官误民案”!
一位素有清廉之名的州府官员,在处置一场突发的洪灾时,因过分拘泥于“不扰民”、“不擅动库银”的清规,延误了开仓放粮、组织疏散的最佳时机,导致灾情扩大,最终引发了小规模的灾民暴动,死伤数十人。楚凡查明真相后,虽心痛其清廉,却以“渎职误民,酿成大祸”之罪,将其严厉查办,削职为民,永不录用。此举当时也引来不少“法本乎情,应念其清廉网开一面”的非议。
“法理之辨,绝非简单的非黑即白。”楚凡的目光穿透蓝碑上的景象,声音带着穿透表象的力量,“其核心,在于审视最终的结果——是维护了秩序与公义,守护了更多人的福祉,还是纵容了恶行,导致了更大的不公与苦难。”
叶昭凤凝视着红碑上那孝子绝望而悲愤的眼神,以及那象征铁律的冰冷枷锁。她缓缓伸出手,温润的指尖轻轻抚过碑身上“法不容情”那凌厉的刻痕。指尖流淌出的,并非灵力,而是当年她做出赦免决定时,那份沉甸甸的考量和坚定的信念。
她的声音清朗而坚定,如同在朝堂之上宣示法理真谛:
“律法之威,在于其公正,在于其令人敬畏,而非在于其绝对的冰冷无情。若死守‘杀人偿命’之条,此案固然维护了律法字面上的威严,看似公正。然而,此举必将寒尽天下孝子之心!
会让世人觉得,律法只保护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芯芯 作品《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第512章 守心明志破迷障,法本善恶衡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