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水镜中映照出的,正是他们各自修行路上、人生途中,那些刻骨铭心的**“理屈”瞬间**!
***画面一:**年轻的叶昭凤(尚未登基,或是登基初期),端坐于象征公正的明镜高悬堂上。堂下跪着一名衣衫褴褛的农夫,状告当地豪强夺田害命。
证据似乎确凿(豪强伪造的“地契”、收买的“人证”),年轻的她,秉持着“律法如山,不容情面”的旧制理念,更因豪强与朝中某位她需要暂时安抚的重臣有牵连,为了维护“法”的威严和所谓“朝局稳定”,她挥下了象征判决的朱笔。
农夫绝望的哭嚎,豪强嘴角得意的冷笑,以及后来真相大白时(可能是楚凡暗中查明),那被冤杀农夫的妻子抱着幼儿投井的惨状!
水镜清晰地映照出她当时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刚正”,以及后来得知真相时,那瞬间褪去血色的脸和眼中深沉的悔痛。**“理屈”**——因坚持旧法、顾全所谓大局而错判冤案!
***画面二:**楚凡身处一场残酷的权力倾轧漩涡中心。为了保住一批关乎国运的重要物资,也为了保护更多追随者的身家性命,他不得不做出抉择,将一个并不知情、只是被对手利用的无辜小吏推出去作为“替罪羊”。
水镜映出他做出决定时那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眼神,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的手,以及那小吏被押走时,回头望向他那充满了不解、怨恨与绝望的眼神!还有后来,他虽尽力补偿了小吏的家人,但那家人眼中始终无法抹去的悲伤与疏离。**“理屈”**——为顾全更大的“大局”,牺牲了无辜的棋子!
***画面三:**不再是朝堂军国大事,而是帝后寝宫之内。两人因为一项看似无关紧要的政令细节(或许是关于某项工程的预算,或是某个官员的任免)争执起来。画面中,叶昭凤柳眉倒竖,言辞锋利,寸步不让;楚凡则据理力争,引经据典。
争到激烈处,其实两人心里都隐约明白,自己坚持的观点并非完全占理,甚至有些强词夺理,但碍于帝后的尊严,碍于一时意气,谁也不肯先退让半步,局面陷入僵持。水镜清晰地捕捉到他们眼中那强撑的“有理”,以及其下掩盖的“心虚”和一丝懊恼。**“理屈”**——为琐事争执,明知理亏却因情、因面子不肯退让!
一桩桩,一件件。水镜如同最无情的史官,将那些被刻意遗忘、或深埋心底不愿触碰的“理屈”时刻,纤毫毕现地呈现出来。没有评判,只是静静地展示。然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芯芯 作品《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第519章 守心御界生真法,理屈寻源见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