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却相当的有骨气,不是软弱卑贱之人。
“王叔英是方孝孺的人,而杨士奇的倾向还不能确定,一个人再有才华,可若是站位不对,也不能用。”
作为一路相伴从江浦县回到京城的妻子,临安公主对李祺的谋划最是清楚不过,当即了然的点头。
李祺复又望向儿子李显穆。
如今的李显穆已然三岁多,日趋聪颖,他每日的课程都安排的非常满。
不同于其他人只学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在确认了李显穆的聪颖之后,李祺便给他制定了完全不同的学习内容。
首先是每天一个时辰的儒家经典学习,这毕竟是儒学昌盛的古代。
虽然未来儒学不可动摇的地位,一定会被推翻,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李显穆未来是要做圣贤的人,不可不学。
以李显穆的天资,每天一个时辰的学习已经足够他胜过其他人。
其次便是数学、天文、地理的学习,李祺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的向李显穆传输知识。
这些是为了让李显穆有理性的思维,以及对世界有大致的认知。
当一个人有了超出时代的眼界,他的智慧就会极大的提高。
最后,李祺为李显穆大量的讲解了朱元璋的洪武大诰,在这个时代应该叫做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以及大诰武臣。
他为李显穆详细的讲大诰自然不是为了培养李显穆忠君爱国,而是——“穆儿,这大诰中的内容,便是未来你要改革的大明制度。”
李祺永远记得当时李显穆难以置信的神情,但李祺必须要打破李显穆的幻想。
“大诰中几乎所有案件的爆发,你皇外祖父都推到了臣子身上,但这是不对的,这一切背后都有我大明制度缺陷的影子。
等你皇外祖父不在了,后世的皇帝一定不会再按照大诰做事,但大诰中的制度依旧是危害天下的毒瘤,你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
剩下的要一代代的传下去。
还记得横渠四句吗?
虽然为万世开太平很难,但总要去做,你每改正天下的一件错事,就是在推动万世太平的路上,行进了一步。”
“可父亲您比我更加聪慧、有力,为何不去做呢?”
李祺望着并不在眼前的宫城,认真道:“因为你的皇外祖父还活着,他镇压天下,没有人能够去做这些事。”
李显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