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北征服务,吏部尚书不可能在这个关键时刻让我去做。”
郑欢闻言一惊,皇帝想要北征倒是他第一次听说,但李显穆不可能无的放矢,这必然是事实。
“兵部尚书。”郑欢沉吟问道:“明达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去兵部迁转一下,文官进不了五军都督府,若是想要和兵事挂钩,担任兵部尚书是注定的事情。”
“这要看陛下怎么想。”李显穆脚步停了下来,因为二人已经走到了华盖殿外次一阶的台阶上,二人同时闭了嘴,而后进了殿。
一进殿中,便只觉一股凉爽之气扑面而来,方才在外间的所有炎热都消散一空,甚至多了几分精神,在大柱后,一个个盛满冰块的盆子正散发着滋滋凉意。
其余众人也紧随其后而走进,殿中已然有一批人候着,正是一众内阁大学士,李显穆方一走进,便见杨荣冲着他使眼色,李显穆悄然伸出手掌,而后做出一个握拳的动作,杨荣眼中的警惕顿时消散,微微点头。
大部分人不知道了发生了何事,担心触怒皇帝,各自找地方坐下不敢大肆的交头接耳,只向身边人询问着些什么。
朱棣很快就回到了华盖殿中,依旧穿着寻常处理朝政时的常服,身后跟着几个宦官,他大喇喇坐在皇位上,刚刚接到奏章时的愤然已经基本上消失不见,但冰冷的肃容,依旧让所有人知道,皇帝陛下的心情不太好。
殿中气氛有些凝滞,安静的恍若跌落一根针都清晰可闻,甚至就连灰尘浮动的声音都会落在耳中。
那几个宦官各自手中都有几分纸,走下来给每一个与会的人员都发了一份,朱棣在上面冷然道:“这是南京礼部左侍郎王艮上的奏章,至于发生了何事,你们自己看吧,看完再说。”
王艮的奏章没什么多余的废话,情况很简明,在场众官员很快就看完了全部,在南京国子监中发生的事情原委也比较清晰了。
看完这一份后,却没有停下,宦官们再次开始分发。
“这是国子监祭酒上的奏章,还有国子监中的学生以及焚书的那些士子,各自附在王艮奏章后的文书,真是好一场大戏,你们可都要好好看看!”
谁都能听得出皇帝压抑的愤怒。
众人不敢说话,又看起手中的资料,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是各自指责的对象不同,所站的立场不一样,于是感情的好恶便不同,但当时发生的事情,尤其是“焚书断理”这件事是非常清晰的。
本就安静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