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期用尚书台架空三公开始,后来一步步演化到了大明。
正七品的给事中,却掌握了封驳尚书的权力,以及备为皇帝顾问的内阁大学士,只有正五品。
这两个职位,虽然品级低,但含权量极高。
可现在不一样了,为内阁大学士高配侍郎、尚书职衔,会大大提高内阁的地位,毕竟一个机构里面,五六个正二品、正三品的官员,谁不畏惧?
内阁大学士成为了朝廷的高级官员,再加上他们实际上掌握的权力,竟然在某种程度上,凌驾于六部尚书之上!
甚至让许多人联想到了唐朝的政事堂,在那个时代,中书门下二省是宰相,而尚书省的六部,则是宰相们的办事员。
如今陛下信重内阁,万事都和内阁商议,从前内阁还只是低级官员,在廷议这些事情上说不上话,可现在内阁有了真正的建议权。
很多事情甚至只和内阁商量,而后直接安排六部去做,做的好与坏,自然就由内阁大学士来评判。
这么下去,就必然会有一部分考核权落在内阁之中,这就在事实上形成了不太稳固的上下级关系。
毕竟如此一来,纵然是六部尚书也需要仰仗内阁大学士,才能保证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六部侍郎尚且能庆幸自己的官位还能保得住,六部尚书真是越想越难受,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这时他们才想起了李显穆,不知道皇帝会怎么赏赐李显穆,他也是尚书,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内阁大学士骤然骑在他们头上?
在为内阁大学士加职衔仅仅一天后,皇帝对李显穆的第一波封赏终于到了,“兵部尚书李显穆,允文允武,有大功大德、功赞宰辅,朕夙夜不能离也,着李显穆内阁行走,为华盖殿大学士,仍兼兵部尚书职,内阁六部,俱相重之,钦此。”
除了早就知道消息的户部尚书郑欢外,其他四部尚书,只觉得自己就是个小丑,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李显穆和他们是不一样的。
李显穆兼任内阁大学士的旨意,在京中甚至整座天下,都引起了莫大风波。
大家谁都不是傻子,实权尚书兼任皇帝秘书、于皇帝之前处理天下十三省、两京六部事务,除了没有决策权之外,这实质上就是宰相!
在大明废相仅仅三十年后,就出现了内阁这样的机构,还出现了李显穆这样实权极其接近宰相的臣子,很多人一时之间,甚至不知道该说什么。
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