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大量的损耗,朝廷屡禁不止。”朱高炽对这些事情还是比较清楚的。
用白银收税比实物税对于朝廷而言,自然是方便的,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火耗。
“这就是地方官员私自截流,这不算是贪污,没有触犯大明律,而是一种朝廷禁止,但控制不住的行为。
正如臣所说的,官员是不可能让自己穷的,他们有无数办法,把钱装到口袋里。”
朱高炽无奈摇摇头,并不太生气,毕竟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以往火耗朝廷不管,可以后却不能不管,臣建议日后火耗归公,不允许地方私自截留,而后以这些火耗来作为额外俸禄,再回赐给官员。
将之前灰色甚至黑色的钱,变成朝廷正大光明的俸禄,这样光明磊落不愿意参与其中的官员,也能得到好处。
至于那些非要截留的官员,就要看看是他们的脑袋硬,还是朝廷的刀剑利了。”
火耗归公,而后赏赐出去。
这样一来,朝廷本来拿到的赋税没有数量没有变化,而官员合法的收入就提高了。
朱高炽心动了,李显穆给他考虑了方方面面,由不得他不同意。
————
大明王朝最伟大的改革家李显穆对改革有一番著名见解——
“改革最好时机是什么时候?是现在。
当一项政策积弊深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在你推行一项政策时,就要时刻关注它所表现出来的各项特征,并时时刻刻准备纠正。
这便是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在白银税逐渐代替实物税不过十年,在截留火耗风行于大明不过三年,李显穆就提出了火耗归公政策,很多人或许并不在意这条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政策,可笔者却从中看到了恐怖的未来。
幸好,那个未来在洪熙元年的那次谈话中,被李显穆果决的掐断了。——明朝政治制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