衻的计谋并不高明,朝堂上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赵衻故意而为之,毕竟赵衻有多厉害,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若是在大宋军营被辽人俘虏刺杀受了伤,那么赵衻只怕早就已经死在战场上了。
因此,一些本就对赵衻不满的文官们,直接在朝堂上对韩王府发难,各种攻讦,仿佛赵衻不是保家卫国的功臣,而是罪不可赦的罪人一般。
而武将一方,以及支持赵衻的官员,自然不甘示弱,纷纷为赵衻开脱,并且支持开战,提议让赵衻继续领军,反攻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等等。
双方吵的不可开交,好好的大朝会,跟菜市场骂街一样。
赵恒和前些年可不一样,他现在是支持赵衻的,且随着赵衻灭掉定难军,大败辽军,宋军兵锋越来越盛,让他看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
哪怕不能全部收复燕云十六州,只要能收复一半,他也是大宋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君主。
而且赵衻是他的亲儿子,即便赵衻的军威越来越浓,在民间的声望也越来越高,但赵恒也丝毫不担心黄袍加身的戏码出现。
更重要的是,辽国已经说了不会和谈,摆明要跟大宋开战,他总不能把儿子送给辽国处置,平息辽国的怒火吧?那他大宋天子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真要这么干了,赵恒敢发誓,以他儿子的脾气,肯定会直接率军回京清君侧,所以赵恒明知道,所谓的辽军俘虏暴乱是赵衻谋划的,他也不得不支持赵衻。
赵盼儿并不在乎朝堂上的事情,她只知道赵衻遇刺受伤了,直接就慌了神,实在等不及新的消息传来,只是与赵怀恩他们商议了一番,便带着人奔赴了边关。
宋,乾兴元年,秋。
此时已经是深夜,大宋军营之中仅有一些士卒在巡营。
赵盼儿站在营帐门口,静静望着军营大门。
不久,夜雾中响起一阵铁蹄声,且随着铁蹄声越来越近,她看见了那道日思夜想的熟悉身影。
“殿下。”
赵盼儿一声高喊,直接朝军营大门跑了过去。
赵衻勒住马,翻身下来,一把抱住奔来的赵盼儿,问道:“什么时候到的?”
对于赵盼儿离京来此,赵衻自然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赵盼儿会来的如此之快,比他预计的要快了不少。
赵盼儿上下检查着赵衻的身体,脸上写满了担忧:“今日上午到的,听说殿下你被刺杀受了伤,严重吗?”